砚,只为磨墨而生


文章出自:博物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宰予 

标签: 古史传说   

要将晾干成型的墨块“还原”成可供书写的墨汁,砚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了高效又优雅地完成这个还原过程,古人对砚的材质、形态,都有很多要求与讲究。

天价书法与砚痴米颠

2002年冬天,天寒地冻的北京城,被一幅古代书法作品“点燃”了。这件仅有39字的《研山铭》,出现在拍卖会上,十秒之内,一锤定音,以2999万元的天价,被国家文物局定向收购—通常只有国宝级文物,才有此“待遇”。成交后,《研山铭》立即入藏故宫博物院。

这篇《研山铭》出自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之手。“研”,古代同“砚”,所谓“研山”,就是山形的砚台。《研山铭》所写的砚台,形如昆仑山,砚池就像山顶之潭,研出的墨则像潭中飘出的黑云。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