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戈部汉字与古代战争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06期 作者: 宰予 

标签: 文化文明   

这个6月,叙利亚战火未熄,世界杯赛场又腾起硝烟——真枪实弹的战争自不必说,就连和平形式的竞技,我们在描述它时,所用的语言文字也保留着“战”的气息。“戈”部汉字保留了许多古代战争的遗迹,是文字的军事博物馆。

大动干戈:战争的代表

“战”的繁体为“戰”,在金文中又写作1 ,左半边是“嘼”,即兽。文字学家商承祚说:“古者以田狩习战阵。战从兽者,示战争如猎兽也。”——以狩猎磨练战争技巧,用人与兽的搏斗,类比人与人的厮杀,如此造字,仿佛从一开始就喻示了战争的非人性。

至于右半边的“戈”,则是战争所用的武器。它在商代甲骨文里写作 2  ,商代金文作3,都很形象:中间一竖是木制的长柄,称为“柲”,顶部为柲帽,下部的叉状或箭头,则是戈柄底部的金属套件“鐏”,可以插在地上。横画是戈头,前半截为“援”,上下皆有锋刃;穿过木柄的后半部分为“内(nà)”;援与柄交界处,形似动物的下巴垂肉,称为“胡”。《周礼·考工记》中对戈头的尺寸比例有详细记载:宽度两寸,内长度为四寸,胡六寸,援八寸。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