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存在感的一小撮:兔子的前世今生
另一类“大板牙”
提到兔子,或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它们的大长耳朵。而在研究骨头的动物学家眼里,兔子的最大特征,是它们嘴里和老鼠相似、能终生生长的大板牙,也就是门齿。早在18世纪,生物分类学的祖师爷林奈,就把兔类与鼠类一起放到了“啮齿目”。
不过,鼠类只有四颗门齿,上下颌各两颗;而兔子上颌的大门齿后面,还有两颗比较隐蔽的小门齿,也就是门齿一共六颗。后来的动物学家们,又发现兔类与鼠类的牙齿、头骨、骨骼细节和咬合方式都有诸多差异,便把兔类单独列为一个“兔形目”。甚至有学者提出,兔类与鼠类毫无关系,两者牙齿相似只是趋同演化的结果。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