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象ekY
超强台风“杜苏芮”淹了大半个福州城,五四路这样的主干道都变“黄河”。这家餐厅位置低,好几年前台风损失惨重,后来老板每年都准备好多沙袋,自己筑堤坝抗洪!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清代碎银。时人常用牙咬的方式,验证碎银成色,一些碎银上会有牙印。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黄君形
其实对海钓来说,台风是个特殊机会。风来之前,鱼能感知到天气变化,会疯狂进食。台风中,鱼会往深处走,在礁石、沉船、井架之类地方躲起来。台风刚走时,鱼受到惊吓,不太进食,过几天慢慢适应了,就会开始暴饮暴食。卡着这个时机,只要能找到鱼群,鱼“开口”会比平时疯狂得多,钓鱼很容易“爆仓”。
“格美”之后,我坐船二十多个小时,去我国东海油井周围海钓。出海八天,收获五百斤左右。以往运气好的时候,能钓两三千斤。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银子要“碎”才好用
明清时期,白银进入百姓日常交易。但官铸银锭块大价高,民间使用时,会先用剪刀将银锭剪成碎银,再用戥(děng)子(称量碎银、药材的专用小秤)称量、计算价值。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z_ _(民航飞行员)
2024年7月底,台风“格美”登陆前,我正在驾驶客机,闯进了台风雨区的边缘,从空中看到它卷起的巨大云浪。我需要在它登陆前抓紧降落。这时,我发现下方海面上有一条船,正在拼命逃离台风的魔爪,加紧向海岸行驶。在这一刻相遇,真是人生又一珍贵神奇的瞬间。
台风你慢点移动!我们俩都快点跑!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银锞(kè)
清代一种小型银锭,多为圆纽扣状,重一至五两不等。图印刻有“贵州官钱局估平一两足银”字样。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 LBJ是FMVP
2016年中秋节凌晨起,超强台风“莫兰蒂”横扫厦门。石鼓路中间有棵超大的榕树,被连根拔起。好多奇奇怪怪的大东西都被吹飞,卡在行道树上。我们校园里水电停了一星期,洗漱用消防水,给手机充电要去隔壁集美大学。吃饭只能去沙县小吃,因为他们店里有煤球炉子。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麦瓦伦蒂安爱摸鱼
“莫兰蒂”来的时候,半夜关着门窗也睡不着,听见外面有像巨大鞭子在抽打空气的声音,很可怕,不知道是什么。第二天出来一看,山上郁郁葱葱的树全断了,原来我听到的是它们一棵棵被活生生折断的悲鸣。图为台风前和台风后的样子。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每天,气象局的老师们都要坐在电脑前,分析各种云图和数据,为各部门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野生番茄(左)的果实分两室,栽培番茄(右)的果实变大,变为多室。
水果小番茄 打“番”调色盘
校河里的雄性中华
在繁殖期时,身体会出现红、蓝、绿色,非常美丽。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桑博(天然气运输船船员)
2019年8月,我们的船在航行中遇到了“双台风”。由于航次和航线原因,没法避开,只能硬着头皮,从两个台风之间穿过去。
当时最大风力达到12级,与船的相对风速到了50米每秒以上。近10米高的巨浪一个接一个,猛烈摇撼着船身。
我们的船“中能北海”,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船长289米,空船重量也达到六七万吨。但在自然力量面前,还是“一叶扁舟”。船身的剧烈摇晃持续了两天,期间机舱漏水、主机跳电,两个螺旋桨失去动力,漂航了20分钟。这对船舶来说是最糟的情况,它很可能被台风卷走,撞到附近的船或礁石、陆地。轻则搁浅,要花大价钱去维修;重则燃油泄漏,污染海域;更严重的,就是货仓破损,液化天然气泄漏,炸成一颗海上“原子弹”。
当时货仓内的液化气虽然只有1000升左右。但液化天然气挥发以后,膨胀比是600倍,爆炸当量也是很可怕的。我们这个船一旦出问题,没有其他船舶敢来营救。而且液态的天然气温度是-163℃,泄露了哪怕不爆炸,也很容易冻穿船舶钢板,让船发生断裂。
那一晚没人睡得着觉,躺在床上都能被摇到站起来。舱室内外,能移动的物品基本都被晃到了地上,发出各种撞击声。舵工一手抓着栏杆、一手操舵,每次要向一侧打20°以上的舵角,才能保持航向稳定—我精确地知道角度,是因为期间有个舵工被晃到呕吐,我替了他一小时。这事现在回想都后怕,也是当时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船上很多老船员,当时都很担心,他们也见过同行因为台风发生海难。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格雷乔可
台湾的朋友放了三天台风假,今天发来这张图片,说她外婆家附近的田地全部被淹了。我说我小时候台风过后,顶多下楼捞鱼,她们可以下海捞猪。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呼呼呼呼呼
台风过后的福建沿海,满沙滩的生蚝,看得我密恐症快发作了。怎么说呢,就是一分钟可以捡一高压锅吧……当地人是拿麻袋扛的!老天爷赏饭吃,主打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阿布力那不
其实这些生蚝都是海田养殖的,被风浪卷了上来。养殖户可损失惨重了。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摄影/@SongQ、
@叨叨不停布林嫂
2018年台风“山竹”过后,广东人丛林越野上班,城市道路上全是倒下的树。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永兴岛薛营长
前年10月台风“纳沙”靠近永兴岛时,堤坝上的螃蟹被风吹得纷纷起飞,心疼小家伙们三秒钟。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步入5月,红角鸮夫妇开始专心繁殖,偶尔还能看到它们秀恩爱。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协会的小伙伴正利用晚上时间,调查、拍摄校园水体内的鱼类。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黄鹡鸰(jí líng)在校河中的浅滩上寻找食物。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红角鸮幼鸟绒羽尚未褪尽,就开始出巢练习飞行了,这也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它们的时候。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碳元素能形成四个稳定的单键,相当于四个“多功能插槽”(图为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组成)。许许多多的碳原子“手拉手”形成复杂的长链,再盘曲折叠,就组成种类无限、变化无穷的有机大分子—分子量可达几十万、几百万,如同用一块块砖头搭建高耸入云的大厦(下图为转运核糖核酸的大分子)。
碳 造就生命的“万能积木”
追风者的全套数据:
为台风画数字肖像
“追风”要做的事,除了拍摄台风的震撼画面,采集相关数据也很重要。卫星或雷达获得的是大尺度数据,仅能看出台风的“身材”。只有进入台风内部获取更精细的数据,才能描画出台风的“样貌”和
“神采”。对追风者来说,能从具象(影像)和抽象(数据)两个维度记录、解读一个台风,很有成就感,就像把台风捉住一样。
追台风过程中,我们会监测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温湿度这些气象指标。其中气压和风速最重要,是判断台风强烈程度的关键。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表明台风越强。不过风速在很小范围内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行车覆盖范围有限,没法捕捉所有风速变化的位点。而压强会在相对大些的范围内保持稳定,成为反应台风真实强度的最核心数据。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发票上,有西夏文“宁夏税务”四字印章作为防伪标记。
西夏党项文 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
高体鳑鲏(png pí)在学校的水体中数量极多,它们借助河蚌进行繁殖。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鲜艳的圆尾斗鱼(左雌右雄)是“荷塘”等静水水体中的居民。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2018年8月,台风“飞燕”在日本沿海掀起大浪,造成重大伤亡损失。
台风档案
红角鸮经常出没在清华宿舍区,发出它标志性的“电报”声。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爱吃酸辣粉儿
泉州某废弃制糖厂里有两个高大的烟囱,原本各长了一棵榕树,经常有人来打卡拍照。2016年台风“莫兰蒂”把其中一棵吹了下来。另一棵苦苦挺立七年,去年被“杜苏芮”吹走。现在俩烟囱都秃了。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舟山普陀区气象局旧址位于青龙山顶,从上面可以俯瞰远处的沈家门港。如今正是禁渔期,渔船全都停在港口。禁渔期一过,这里就会上演“千帆出海”的壮观场面。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学生到湖北的古矿遗址井下参观,感受真实矿藏开采场景。摄影/冯逸蕾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冯逸蕾
@夏缶
台风“格美”,好像空中开过大卡车。大棚破了,所有梨子、葡萄都在地上。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白银质地较软,银锭两端常铸有薄片状“翅膀”,可检验延展性,作防伪之用。新造银锭“翅膀”完整,但常用会磕碰,检验时也会按压,因此总是豁豁牙牙的。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平常不容易看到的蓝歌鸲(qú),成了红外相机里的常客。
清华园里的动物朋友
葛往往攀附在树木或建筑物上,藤条密集,夏秋开出紫红色的花。
葛 遮身果腹具明德
黑头与赤面:通过党项文字解锁的口语,再寻索西夏后裔
党项文破译后,学者惊讶地发现,党项人虽然只有一种文字,却同时记录了两种语言:“黑头语”和“赤面语”。“黑头”泛指西夏上层,而“赤面”是党项平民。汉文古籍曾提到,党项原为羌人部落,而西夏王室是鲜卑后裔。因此早期学者怀疑“赤面语”为某种羌语,而“黑头语”是鲜卑语。
但最新研究发现,“赤面语”和今天四川西部的嘉绒语非常相似。嘉绒人如今划属藏族,然而其语言并非藏语,而是自成一体,保留了很多古汉语和古藏语的共同特征,被誉为“汉藏语系活化石”。
而“黑头语”更为神奇,居然最接近我国藏南的珞巴语。珞巴人刀耕火种,狩猎为生,居住地和西夏故土不但相距上千公里,而且隔着几乎整个青藏高原。现今的珞巴猎人,为何会与当初的西夏贵族有着相似语言,至今还是个谜。图为嘉绒藏族
西夏党项文 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
台风“利奇马”过境上海,狂风卷起雨水,远方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番汉合时掌中珠》:破译党项文的“明珠”
1909年出土的西夏古籍《番汉合时掌中珠》(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是一本精编版的“夏汉”双语字典,只有37页,收录一千多字。书名中的“番”是党项人自称,“合时”意为“符合当时口语”,“掌中珠”则是对这本小手册的美称。字典作者在序言里说,此书是为了方便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口语。后来,它也成为现代学者破译党项文的“明珠”。
西夏党项文 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一只火龙果
直击台风“杜苏芮”,风好大!谁家房顶被掀了。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只裙蛱蝶幼虫身下,铺满了茧蜂的茧。有些茧蜂幼虫聚在毛虫身下结茧,用毛虫身体当保护伞。
粘一身“爆米花”是什么滋味?
普陀区气象局前身—定海测候所旧址。1936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倡导,在此设站。“定海”是舟山的旧称,“测候”则是当时国内对观测天文、观测气象的统称。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每次追风前,我们都要对着电脑,分析云图、风场(左图)等各种信息,判断台风具体登陆点。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张浩
葛的块状根被称作葛根(如今食用的通常是另一变种粉葛)。蒸熟可食,也可制成葛根粉、以热水冲泡后食用。
葛 遮身果腹具明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珠宝大楼”,它朝向校外的一面是珠宝市场,朝向校内的部分则是珠宝学院的教学、办公楼。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银饼
唐代还有一种银饼形制,为圆形片状。图中银饼直径约10厘米,表面刻“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诲匠陈宾”字样。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这条二尾舟蛾幼虫已被寄生多日,身体几乎被掏空。此时大批茧蜂幼虫正从它体内钻出,在其身下聚集结茧。
粘一身“爆米花”是什么滋味?
20世纪30年代,香港天文台的工作人员
正在悬挂T形风球。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如同穿了“灰马甲”的冠小嘴乌鸦,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但在中亚、西亚和欧洲是常见乌鸦种类。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石墨与金刚石,同为碳的单质形态,却一软一硬、一暗一亮,尽显碳元素的变化多端。
碳 造就生命的“万能积木”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茧蜂幼虫集结完毕,在舟蛾幼虫身下堆出一团“棉被褥”。
粘一身“爆米花”是什么滋味?
红嘴山鸦: 秀气的小乌鸦
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的山间,还有一种羽色乌黑、身形瘦长、嘴喙和脚爪鲜红的“小乌鸦”——红嘴山鸦。它们常在山坡草地觅食,像地鸦一样用细长的喙翻开石头(以及大型动物的粪便),寻找藏身其中的甲虫、蚂蚁和蜘蛛。可惜由于颜值高、聪明亲人,它们也被一些野鸟贩子盯上。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还分布着它们的“亲兄弟”黄嘴山鸦,后者的喙呈黄色且更短一些。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碳纳米管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管状结构(相当于卷成圆筒的石墨烯),1991年才被科学家发现,硬度和韧性极强。科幻小说《三体》中“古筝行动”所用的纳米丝线,就有点类似碳纳米管的性质。
碳 造就生命的“万能积木”
待到风眼登陆,眼区内风和日丽,气象站立在车旁即可(图)。一两个小时后,狂风暴雨将再度光临。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高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无损检测宝石成分和结构,主要用于科研。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此时舟蛾幼虫尚有些气力,被树棍戳还会挥舞尾须驱赶—此举也正在为身下的寄生虫充当保镖。
粘一身“爆米花”是什么滋味?
现在香港已不再悬挂风球预警,但在公告、媒体行文中还会出现风球字样。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舟山市岱山县的台风博物馆外,矗立着缩小版的风球模型,不同形状代表不同风向和强度。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现代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让原本深锁地下的碳元素,数以亿吨计地转化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带来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为此,中国和许多国家正努力控制碳排放,并研发“捕获”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以改善全球的“碳循环”。
碳 造就生命的“万能积木”
“烟花”过后,舟山岛上的行道树和路牌纷纷倒下。追风需避开这些潜在威胁,选择空旷处观测。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2015年,在台风“茉莉”的影响下,大浪冲上菲律宾海岸边的人行道。
台风档案
图上这几只都是达乌里寒鸦,其中仅最右这一只是纯黑个体。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2021年7月25日清晨,台风“烟花”登陆舟山。风眼到来前,风雨极其狂暴,追风者须蹲身紧握便携式气象站(顶端装有风速计),以现场监测温湿度、风力、风向和气压等数据(上图)。待到风眼登陆,眼区内风和日丽,气象站立在车旁即可(下图)。一两个小时后,狂风暴雨将再度光临。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苏玮韵
拟寄生与重寄生
理论上,“寄生”本应留寄主一命—毕竟寄主死了寄生者也活不成。比如蛔虫、虱子这类寄生虫,通常只是揩油偷吃,并不伤及寄主性命。但到了昆虫的江湖,生命周期短,就不讲“不伤性命”这规矩了,像茧蜂这种“剥削奴役致死”的寄生方式,科学家称之为“拟寄生”。
不过一物降一物,即便是寄生虫自己,有时也难免被“别人”寄生—同属膜翅目的小蜂总科,其下一些成员专门寄生茧蜂的蛹或幼虫,这种套娃式寄生又被称为“重寄生”。
图为被寄生的一只裳蛾类幼虫
粘一身“爆米花”是什么滋味?
气象卫星拍摄的台风红外云图。如果台风进入24小时警戒区,每小时都要重新定位。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徐鹏(电视台气象记者)
作为一名“追风”记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报道和记录台风灾害。一方面向公众普及台风知识,另一方面搜集现场信息,为后续科研和灾害认定提供支持。
我是陕西人,以前没经历过台风,所以刚开始兴奋大于紧张。可随着打交道的次数增多,我对台风越来越敬畏。2012年8月,“苏拉”和“达维”同时影响我国。双台风效应下,它们“走位”飘忽,等最终确定登陆地为连云港、我们赶去直播时,台风中心离岸已不到二十公里。街上空无一人,只有我们一辆车还在行驶。突然,一个两米高的广告灯箱被吹落在马路中间,向我们翻滚过来。司机猛打方向盘,顺势拐过路口,几秒后,灯箱就呼啸着从我们车尾擦过。
更惊险的是2013年9月,超强台风“天兔”登陆广东。我们看到工地的塔吊被拦腰折断,数不清的行道树横卧在马路中间,车开得特别费劲。最终,我们选在一处海岸观景台进行报道。台风登陆时的风速达到每秒45米,雨水裹着沙子横抽在脸上,非常疼。更糟的是,“天兔”正巧赶上天文大潮,海水上涨速度飞快,观景台很快被淹没。我们紧急撤离,来路却已被横七竖八的树木挡死,只能就近寻找高地。我们爬上一栋没有大门的三层楼,水立刻吞没了一楼大厅。在楼顶等到第二天,水退后,才看见那房子的门扇—原来涨水之前就被风刮倒在地了。
在台风中直播,整个团队都很辛苦。我们的面包车要充当信号转发站,向总台发送信号;摄像人员要设法靠近电线杆、建筑等避风点,以保证拍摄稳定性。实在没处避,会专门安排一个人扶着他。记者则必须站在风雨中,向观众传递真实感受。幸好我壮实,扎个马步能站稳,要是瘦子还得找个东西抱着。顶着强风暴雨报道,往往连眼睛都睁不开,也听不清自己说的话。“台风中咆哮的记者”常常被网友拿来“玩梗”,其实身临其境就知道,那场合,不咆哮真报道不了……
台风来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宝工艺课,学生要把玻璃磨成“钻石形”(本图),也要学会宝石镶嵌(下图)。摄影/王丽顺喻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王丽顺喻
假装被寄生
有些毒蛾(鳞翅目毒蛾科)幼虫,背上自带密集毛簇,看上去像一丛蜂茧。有人猜测:毒蛾幼虫这套装束,正是在假扮被茧蜂寄生的模样,欺骗寻找目标的茧蜂:“我已经被寄生了,没啥油水了。”
图为毒蛾幼虫
粘一身“爆米花”是什么滋味?
“鸦”“鹊”本一家
在民间文化中,乌鸦常常代表晦气,喜鹊则是“报喜使者”。其实在分类学上,乌鸦和喜鹊的亲缘关系很近,都属于雀形目鸦科。
全球的鸦科鸟类共135种,分布于各个大洲,从高山、雨林、荒漠到海岛都有它们的身影。其中尾羽较长的种类,习惯上称为“鹊”,例如喜鹊、灰喜鹊、红嘴蓝鹊等。鹊的色彩相对较为鲜艳,蓝绿鹊是明艳的绿色,斯里兰卡蓝鹊则是漂亮的蓝色。而尾羽较短的种类,才被称为“鸦”。其中仅鸦属成员就有40多种,占了全科的三分之一,包括各种乌鸦、寒鸦、渡鸦等。
图为喜鹊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追踪“梅花”时,我们除气象观测外,还要利用卫星定位实验天线,检验极端天气下定位系统的稳定性。车顶右侧是升级版气象站,让我们在车里就能获得台风数据。
台风“猎手”的追风之旅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王丽顺喻
达乌里寒鸦是我国最常见的“不全黑乌鸦”,从后颈到胸腹部有大面积的白羽,如同穿了“白肚兜”。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学校设计大赛最终的作品展示。服装和饰品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模特也由同学充当。
摄影/李胜尧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李胜尧
国产“翼龙-2”无人机,有专门的气象型号,可用于气象信息收集、救灾空中通信、人工增雨等任务。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白颈鸦与黑鸢打斗。作为大型鸦类,白颈鸦战斗力不俗,在繁殖期也会凶猛攻击靠近鸟巢的各种鸟类。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银铤(tǐng)
唐代白银的主流形制,多为长方或长条形板块,按重量可分三十两、五十两等规格。图为“杨国忠进奉银铤”,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2055克。正面刻有“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字样。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为了提高产量和保证品质稳定,果农们多在大棚中种植小番茄,因为植株较高,种植时需要搭架子来支撑。
水果小番茄 打“番”调色盘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探空气球下面悬挂探测设备,放飞后可以从空中获得台风相关数据。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银锭
宋元明清时期,白银的主流形制,兼具船形、蝶形、砝码形等,重量以五十两为主,也有二十五两等多种小规格。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西夏青铜令牌,铭文按字翻译成汉语为“敕燃马牌”,用于皇家驿马传送紧急文书时验证身份。
西夏党项文 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标准西夏文笔画繁多,所以很快在使用中产生了草书体,比其楷书体看上去更像汉字。图为西夏相面图,使用党项文草书标注。
西夏党项文 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玉,了解玉文化是“宝石”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2022年9月13日下午,台风“梅花”即将登陆舟山,沈家门渔港挤满各类回港避风的船只。
“台风哨兵”揭秘 探访舟山普陀区气象局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银饼
东汉末年的常德银饼,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白银货币。直径约5.5厘米,重约250克(汉时一斤,另有小号银饼,重量减半)。每枚银饼“盘面”上,均有螺纹条棍、不规则疙瘩等结构,推测应为铸造完成前添加,用以展示白银的成色与延展性,相当于防伪鉴定。
白银 “亲民”的高值货币
形形色色的“非典型乌鸦” 乌鸦未必一般黑
摄影 / 郑秋旸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清代张澍在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石碑拓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标题为西夏文篆书,标题旁边还刻有佛教飞天形象。
西夏党项文 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
“钻石课”的教具,都是宝贵的“标准样品”,取放需用镊子,很容易崩飞——为了寻找方便,钻石课教室“四白落地”,布置尽量简洁。摄影/万欣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万欣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用染色鹅毛制作的仿“点翠”饰品。珠宝饰品的传统工艺以及创新方法,都是珠宝学院学生学习的内容。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南红”玛瑙串珠与包裹着围岩的原石。
摄影/王朝文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
摄影 / 王朝文
“珠光宝气”的行业奥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