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景观
  • 谈资
  • 作者
  • 大讲堂
  • 活动
  • 商城
  • 快速登陆: 
    登录 / 注册
  • 快速登录: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 APP
周玥

周玥

    责编/图编文章
  • 跟我拍文物 如何准确捕捉瓷之色?

    “跟我拍文物”栏目从2024年3期开始,邀请新浪微博知名人文艺术博主“松松發文物资料君”,带领我们分门别类,探索文物摄影的无限可能。

    作者: 黄松涛 

  • 靠与铠 将士们的战衣

    武生行当的“变装”,尤其夺人眼球。他们最常穿的戏衣,是参考了明清绵甲的“靠”,背后四面靠旗,衬得人威风凛凛。然而,能穿上一身靠的,都是有身份的将领:……

    作者: 瑜韵 

  • 货车 千里百里数千年

    工程营建,贸易往来,任何一个时代的“硬件”与“软件”建设,都离不开货车的参与。一辆辆货车在或平坦或崎岖的路上负重前行,承载着世人对于太平与繁荣的心愿……

    作者: 陶襄 

  • 安步当车 汉画像上的车制

    当中国古车走下战场,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汉代,天下统一,社会安定,车成为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进而形成了复杂的车制。不同品级官员的爱车,“马力”竟……

  • 车行中国

    它,可能是上古发明;它,或是文化西来。但至迟到殷商晚期,中国古车便以成熟的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车强,方为万乘之国;车美,需持国工之道;车礼,彰显等……

  • 文物回归 在香港抢救国宝

    20世纪50年代,香港风云际会,成为了流散文物汇聚的“自由港”。于是,一场场为国宝奔走、周旋、争抢的“战争”,也在香港打响。

    作者: 詹镇鹏 

  • 高桌水凳:治玉的“工业革命”

    战国以后,中国进入铁质工具时代,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治玉技术和工具也随之有了长足进步。秦汉到南北朝时期,青铜砣机的砣头改为铁质,提高了琢磨……

  • 辟邪三宝 莫我敢当

    刻字“双印”,武士“翁仲”,叠胜“司南”——三种别致的小配饰,成为了汉代的“辟邪三宝”。珍贵的玉被赋予灵异,陪伴汉朝人的生与死。

    作者: 陶襄 

  • 以玉载盟:玉石上的历史书写

    晋国卿大夫之间的盟誓文书,出土于山西侯马,即公元前585年以后晋国的都城新田。玉石片上用毛笔书写的文字,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东周时代,盟书以……

    作者: 夏虞南 

  • 宫衣 戏台上的“霓裳羽衣”

    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服饰展厅,会被展柜中央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裙所吸引。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裙摆,数不清的绣花绦带,白、蓝、黄、红、橙……好像把彩虹系……

    作者: 瑜韵 

  • 1
  • 2
  • 3
  • 4
  • 5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