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童年的,逝去的

    相比现在的游戏机、遥控飞机、滑板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的玩具要朴素太多。他们拥有的,可能只是几块石子、一根树枝,或一条皮筋,但获得的快乐满足却丝毫不亚于今……

    出自:2013年第10期

  • 『毛时代』的民生记忆

    列宁装、布拉吉、搪瓷缸、上海表、军用水壶……看到这些名称,你是不是已被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物品如何诞生,又为何风靡,其中沉淀着怎样的情怀?

    作者: 吴有   出自:2013年第10期

  • 老物件里的青春记忆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就来关注那些默默隐匿于身边的遗产——属于『毛时代』的物质遗产。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极富特色的产品。无论是……

    出自:2013年第10期

  • 打响汉字保卫战?

    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拼音输入法的盛行,的确对汉字书写造成了一定冲击,加剧了“提笔忘字”的程度。但我们既然已身处这汉文字之中,应当相信,它能在将来有更大的发展。不过……

    作者: 炎文   出自:2013年第10期

  • 挪威·奥尔内斯木板教堂 斯塔布希尔凯的女王

    林木葱郁,云遮雾绕,矗立在山麓上的奥尔内斯教堂,宛如童话世界里的神秘堡垒。乍看之下,深褐色的木头外墙和高耸的尖顶,又令我们想起东方的寺庙建筑。这座教堂始建于12-13世……

    作者: 周剑生   出自:2013年第10期

  • 声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孙志新,这样评价中国的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里面没有对西方艺术的收藏,只把眼光放在了国内。而大多数西方博物馆都是综合性的。中国现在需要的……

    出自:2013年第10期

  • 最有人文关怀的室内装修

    上世纪90年代初,各大高校建筑系老师被要求写一本小书,各自承担一个课题。有一次,清华大学的郭黛老师竟在建筑系办公室里,“淘”到了明清室内装修模型。她被模型中的各种造……

    作者: 马赛屏   出自:2013年第09期

  • 一场“中日结盟”的闹剧

    众所周知,近代历史上,中日一直是对宿敌。然而,近年来,有清学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发现了罕见的史料:戊戌变法之后,清廷曾经主动向日本示好,甚至提出结盟的主张。然……

    作者: 潘卫东   出自:2013年第09期

  • 古代学生如何上学?

    在现代,孩子大约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就进入学校开始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共有十六年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漫漫的求学路上既有欢乐也有苦涩。相比之下,在古代,学生上学……

    出自:2013年第09期

  • 南宋鲁宗贵《吉祥多子图》 水果秘语

    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件名为《吉祥多子图》的小画,高24厘米,宽25.8厘米。画面细致地描绘了一堆新鲜采摘的水果,一片叶子上蝇头小楷写着“鲁宗贵”三字,可知是南宋末年一位宫廷……

    作者: 黄小峰   出自: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