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展

    何以中国?这是一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宏大命题。据悉,上海博物馆策划了一个持续数年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将联手国内各大博物馆,充分挖掘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

    出自:2022年第09期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留住那片山水

    一个城,两座山,一段友谊。书画一生的赵孟頫描绘鹊华之秋色时,每一笔青绿,每一处勾勒,都凝聚了艺术上的追求。随着卷轴徐徐展开的,不只是一片山水,更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

    作者: 詹镇鹏   出自:2022年第08期

  • 《明皇幸蜀图》金碧山水间的危机

    一次颠沛流离的逃难,如何被伪装成一场大型的帝王出游活动?金碧山水的壮丽辉煌间,暗藏着无尽的危机与无奈。

    作者: 韩辰   出自:2022年第08期

  • 《北齐校书图》失败的正朔王朝

    褒衣博带的士大夫,与卷发连胡的奚官,汇于一画,显示出北齐皇帝融合胡汉的政治抱负。而北齐争夺正统的努力,也尽在《北齐校书图》中展现。

    作者: 星辰   出自:2022年第08期

  • 白描:天下绝艺

    不施任何色彩,单纯用线条去勾勒、描画出灵动的形象。白描,自北宋画家李公麟起,不再是半成品的“草稿”,而是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

    作者: 梁勇   出自:2022年第08期

  • 烘托 侧写的真味

    鲜为人知的是,“烘托”这一技法,最初是中国画中专为刻画月亮而诞生的,即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后被文人们借用于写作的概念之中。而能衬托月亮又不违和的……

    作者: 正鲤   出自:2022年第08期

  • 写意 得意而忘形

    “写意”,明明是画,却称“写”意,书写的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寥寥数笔,不描摹,不雕琢,不似而似,却含儒、参禅、藏道,心之所达即“写意”。

    作者: 严栾   出自:2022年第08期

  • 泼墨:恣意挥洒的人生

    它诞生于安史之乱中的江南,大异于主流画论者们所欣赏的那种端庄中正的画风。然而,作为一抹异色,它却最终改变了中国艺术对美的界定。

    作者: 陈艺婕   出自:2022年第08期

  • 郭守敬白浮引水 北京城的“最后一公里”

    元朝定都北京后,北京与通州之间的漕运迟迟不通,成为困扰朝廷的“瓶颈”。郭守敬踏遍京郊山水,却觅得白浮清泉。打通通惠河,漕船终于直抵北京城。

    作者: 朱勋   出自:2022年第07期

  • 《山海经》的无尽未来

    如果说今天玄幻类作家的灵感来源,依旧是两千年前的《山海经》,是不是有读者要感慨现代人灵感的枯竭呢?但其实,总有新的英雄,会出来缔造全新的神话世界。

    作者: 林屋公子   出自:202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