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失蜡法 秘技与荣光

    楚系青铜器鼎革而新、繁缛夸张、纤巧奇诡,为此带来了关于青铜铸造技艺的论战——它们究竟是怎样诞生的?是高精尖的“失蜡法”,造就出了青铜史上的典范之作、精密制造。

    作者: 贾欣   出自:2022年第12期

  • 楚式髹漆 铜镜与漆的二重奏

    青铜器的黄金时代日渐消逝时,楚人却用失蜡法为青铜艺术谱写了最华丽的乐章,又凭借高超的髹漆技艺,为青铜艺术赋彩……

    作者: 苏天敏   出自:2022年第12期

  • 凤舞九天 楚人的动物狂想曲

    鱼儿在水中,生长出灵巧的手足;鸟儿飞翔在天空,却有着清晰的人面……神奇动物的背后,是楚人那瑰丽怪诞又无比光明的内心。

    作者: 骆文   出自:2022年第12期

  • 击筑而歌 汉人的楚声

    楚地汉墓中发现的五弦木筑,是汉王朝与楚文化血脉相连的见证。

    作者: 莫大   出自:2022年第12期

  • 楚舞 长袖与细腰的终极审美

    古人跳舞有多美?诗人白居易用“回雪轻”“游龙惊”“柳无力”“云欲生”来形容。这全都来自楚舞的审美、楚舞的贡献。

    作者: 周舒   出自:2022年第12期

  • 楚国乐钟 “南音”的开始

    我们无法坐在两千年前的殿堂里,与楚人共享丝竹之乐,但考古发现却给了今人一个探寻“南音”的机会。与中原雅乐有别的“南音”,究竟有何独绝之处?

    作者: 张闻捷   出自:2022年第12期

  • 郭店楚简 书法艺术的先声

    楚文字处在大篆向隶书演变的转折期,奇诡多变,秀丽洒脱,暗示了书法向艺术化、审美化发展的历史趋向。

    作者: 楚风   出自:2022年第12期

  • 楚文化专辑 读楚

    楚文化

    出自:2022年第12期

  • 楚崩·挽歌 楚人何以亡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一句在秦末大起义中唤起无数英雄豪杰的奇妙预言。而最后令秦朝走向覆灭的刘邦、项羽也的确是楚国遗民。难道未来真的可以被预测吗?说出这话的楚……

    作者: 李瑈   出自:2022年第11期

  • 客舍:行路人的情思

    客舍柳色正青青,离人心事各不同。客舍,是离人旅客暂时的“家”,也是人在旅途,情之所系。

    作者: 陶襄   出自:2022年第10期

  • 12
  • 13
  • 14
  • 15
  • 16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