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美食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有着父亲一样伟岸的身躯、博大的胸怀、深厚的内涵。黄土高原海拔高度大体在1000—1500米左右,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80—120米,最大厚度超过400米;地跨约11个经度、6个纬度……

    出自:2017年第10期

  • 伊洛双子河 黄河伸出的臂弯

    伊洛河,黄河的重要支流。这条双子河拥抱着中原腹地,比厚重的渭河多了几许婉约,比丰饶的汾河添了一分清丽。它哺育了华夏文明的婴孩时期,被誉为东方的“两河流域”。

    作者: 陈惊鸿   出自:2017年第10期

  • 汾河 它塑造了黄土高原的“天府之国”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是一条大气磅礴的文明之河,其流经区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作为山西母亲河,汾河也是一条富饶与乡愁交织的诗意之河。它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

    作者: 一守   出自:2017年第10期

  • 渭河 黄河第一支流的文化密码

    渭河,这条横贯甘肃、宁夏和陕西三省区的大河,不仅是黄河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同时也浇灌着“天府之国”——关中平原。它为这条中国的大河贡献着巨大的水量。同时,它所孕育出……

    作者: 左凌仁   出自:2017年第10期

  • 根系黄河 在黄河畔找寻中国文明的主干

    黄土、黄河,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种说法,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还是真实的历史呢?关于夏商周三代之前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我们有一套古史传说体系,……

    出自:2017年第10期

  • 黄河

    考古学者们发现,中国的远古文明起初是“满天星斗”,越接近历史时期,就越能看到一个以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为核心的历史趋势。若以500年的时间尺度来看,今天中国境内史……

    出自:2017年第10期

  • 为什么黄河清了? 黄河日记(之三)

    此次黄河之行,我一直带着一个疑问:黄河变清了吗?疑问源于我看到的一组数据,说近15年来黄河年均输沙量只有2.7亿吨,在此之前,关于黄河的输沙量,我头脑中深深印刻的数字是……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17年第10期

  • 黄河:掉头偏向沙漠行 黄河日记(之二)

    在甘肃玛曲,我开始接触到黄河径流汇集的特殊性,思考黄河的水量沿途是怎样汇聚的,又是怎样使用的。其中哪些地方是重要的节点,这些点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17年第10期

  • 黄河为什么这么弯? 黄河日记(之一)

    河曲就是河弯,也有称之为“蛇曲”的,河曲就是河流弯弯曲曲流淌的形态。河流弯曲流淌,若是弯曲程度不大,例如不超过180度,也就很寻常,并不构成吸引力,但是若这个弯曲超过……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17年第10期

  • 黄河日记 序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17年第10期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