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不朽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2期 作者: 小斯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发明与技术   

“机械化生产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劳动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了功利主义的丑陋,工人们都成了机器的看管者,他们无法在劳动中享受创造的美和欢乐,作为产品之使用者的人们,他们也无法把自身的意愿融入到创作中去,因为产品的种类和质量都掌控于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家手中。而手工艺术,则会让我们看起来更像万物之灵,它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睿智,而不至于沦落为迟钝的劳动者与轻浮的寻欢作乐者,或是绝望的、厌世的、自视聪慧的社会名流,以及玩弄手段的投机者。”——(英)威廉·莫里斯

1840年那道分水岭

有一天,我在大学二年级的课堂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时,楼下突然人声鼎沸,俯身看去,只见马路边上兜售河北邯郸出口转内销瓷器的老乡,正蹬板车飞跑,几个从西南省份来的、穿着苗族盛装的妇女,惊惶失措,手中准备成交的银饰叮当作响,“工商”来了

这段文字摘自《手艺的思想》一书。作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他想以此来阐述传统手艺在现代的遭遇——千百年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古制遗风,在短短一两百年间,遭到了现代经济的拒绝与改变。小贩被追赶而奔走的身影,是传统手工艺在大时代变更下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