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水上密码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9期 作者: 骆文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塘、浦、泾、浜、湖、荡、港、渠、洪、溇……江南水乡中,与水相关的地名千姿百态,互不重样。一笔一划,勾勒出破解水乡生产方式的重要密码。
运河为名
运河清澈的水面上,倒映出嘉兴西塘古镇的面容,如诗如梦。西塘原名“胥塘”,就得名于流经全镇的这条运河——胥塘河。供图/视觉中国
“水”“田”交响谱地名
这是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的桑基鱼塘,这一种桑、养蚕、养鱼“三位一体”的生产方式,即从“塘浦圩田”水利系统延伸出来。正是这种对“水”与“田”的精细运用,才孕育出“塘”“浦”“圩”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地名。供图/新华社

横塘纵浦画圩田

作为一个从小熟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文艺女青年,我十分欣慰地嫁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婆家在杭嘉湖平原的濮院镇,亲戚们则广泛分布在周边的小镇上。展开地图,这是一片河网密布、水道纵横的名副其实的“水乡”。带有“三点水”的地名花样百出,诸如“洪家浜”“王江泾”“芮家湾”“钱家汇”“高家洋”……长期生活在北方的我,早已习惯了简单粗暴的“某家村”“某家庄”之类的命名方式,面对接踵而至、毫不重样的“泾”“浜”“湾”“洋”“沟”,颇为好奇。

“浜、泾都是小河沟,但浜有一边是走不通的,泾一般是比较直的……很多我们也说不出区别,反正大家都这么叫,也没仔细想过。”慈祥的外婆解释说。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