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 ﹃触电﹄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9期 作者: 喻翔 

标签: 历史拾遗   

电,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伟大的成就,在进入大清帝国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这个威力无穷的发明,对清朝人造成了怎样的震撼?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电灯时,是什么反应?图片描绘的是清光绪年间,好奇的清朝官民聚集在城门楼下,观看一盏点亮的路灯。而据文献记载,清朝人对电灯的态度比较复杂,恐惧、忧虑者有之,砍伐电杆、投石块破坏灯泡者有之,作诗吟咏赞美者亦有之。
绘画/扬眉

电报,“包藏祸心”的高精尖科技

清同治四年(1865年),俄国使臣倭良嘎哩向主管外交的大清总理衙门上了一道书,极力建议大清发展电报业。这位使臣的口才实在是不错,把电报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自古以来,即便是最聪明博学之人,也不可能把他的声音在片刻之间原原本本地传递到千百里之外。“盖二十年前,有欲以音问相通者,动则累月兼旬,各视其道路之短长,而后可达。今则有一‘法马’,无道路之艰,无时日之久,瞬息千里,有触斯通……”

把电报信号比喻成了瞬息间能行千里的“法马”,绝了。倭良嘎哩接着“推销”道:现在法国、英国、美国、俄国,都在投入重金铺设电线、增加里程,日本也已开始积极准备铺线。咱们大清国可千万不能落于人后呀……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