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缝”
虚掩的地狱之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1期 作者: 赵贵林 

标签: 地质地理   洞穴   喀斯特   重庆市   化学地理   生物地理   基础地理   

位于重庆奉节的天坑和地缝,因其巨大的规模和奇特的形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天坑不同,地缝狭窄逼仄,从高处俯瞰,犹如大地被撕开的一道口子,极具美感且幽远深邃。长久以来,由于极难下至缝底,人们对地缝缺乏了解,有关它的离奇故事不断,更让它充满了神秘色彩。从1994年开始,中外探险家和地质学家的一次次深入,逐渐掀开了这种奇特景观的神秘面纱。
地缝位于奉节县的南部,公路沿地缝开凿,我们在前往奉节拍摄的路上就能看到地缝。由于地表植被丰富,从公路边眺望,地缝更像是一条幽深的河流。为了捕捉到它壮观的景象,我们采用专业的航模遥控飞机升空拍摄。从高空俯瞰,两条相互交错的地缝如同十字架,这个无意间抓拍到的画面,又给地缝添上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陈伟海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绘图/傅大伟
为了表现地缝的细长,我们采取了接片的拍摄方式,从谷底正前方有光线的地方开始拍摄,绕过头顶后,再拍摄身后的谷口,最后拼接成一张图片。摄影/赵亮

天井峡地缝式岩溶峡谷位于小寨天坑之南约3公里,其南部与下撒谷溪峡谷相接,北部与迟谷槽峡谷相接。峡谷近南北走向,全长6162米,谷底宽1—15米,谷深80—229米。由南往北,峡谷底部忽宽忽窄,忽明忽暗,忽高忽低,狭窄处宽仅1—2米,地缝北部末端深度229米,是整个峡谷中深度最大的地段。从峡谷底仰视,可见岩壁耸立,若即若离,阳光犹如一丝丝光柱直射而下,形成“一线天”景观。重庆境内地缝式岩溶峡谷不在少数,比如:武隆县的龙水峡地缝、三会溪峡谷,北碚金刀峡、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碧潭幽谷等部分峡谷段属地缝式岩溶峡谷。龙水峡地缝位于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峡谷段长1000米,切割深度达200米,谷底宽2—5米,平均深宽比接近20:1;三会溪峡谷位于武隆芙蓉江支流上,全长5.1公里,谷底宽5—10米,最窄处3米,两岸陡崖高200多米,也是地缝式岩溶峡谷。

地缝两侧峭壁如削,最深处达200多米,置于其间你很难想象出地缝的形状。沿台阶下至谷底,顺地缝行走,地表遍布乱石,宽的地方有数十米,窄的地方不足1米。由于地缝顶端狭窄,只有中午时分的阳光才能透过密林,稀疏地照进谷里。摄影/刘乾坤

在重庆市奉节县天坑地缝景区内,有一种与小寨天坑齐名的地质景观——地缝。地缝并不是一个地理学上的名词,而是对奉节这段峡谷的形象称呼,和天坑一样,首先出自天坑地缝景区。地缝发源于奉节县长安土家族乡火烧二坝,全长约37公里,由上部的茅草坝、黑湾、下撒谷溪和下部的天井峡构成,到达迟谷槽峡谷结束。其中天井峡是地缝中最为典型的一段峡谷,最大深度229米,而最小宽度仅有1米。从高处俯瞰,地缝蜿蜒曲折于石峰之中,犹如大刀劈开山体的一道缝隙,越窄处越显得峻峭深邃。岩溶学家杨明德先生曾形容其为“隙谷”,表示这种深度远远大于谷地宽度的特殊峡谷。

责任编辑 / 康静 刘乾坤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