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
见证西北环境变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8期 作者: 邓涛 

标签: 生物地理   地质地理   文化地理   考古地理   历史地理   

在1927年开始的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诸项考察中,古生物只是属于地质学中的一项内容,但袁复礼和步林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却为这次考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袁复礼发现的爬行动物统治着中生代,在它们绝灭后,步林发现的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开始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西北科学考查团擦肩而过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即沉睡着丰富而多样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群的临夏盆地。近年来临夏盆地发现的新生代晚期哺乳动物化石群,与袁复礼和步林的发现相衔接,共同组成了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篇章。
我国科学家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古生物的考察从1928年拉开序幕。1928—1931年,袁复礼深入准噶尔盆地,发现并采集到72具爬行动物化石,其中比较完整的新种有7种。之后数十年来,准噶尔盆地屡屡有震惊世界的古生物化石发现,诸如小型爬行动物——肯氏兽、明星天池龙、苏氏巧龙、单脊龙、中华盗龙、将军庙单脊龙、董氏中华贼龙、中加马门溪龙、五彩冠龙等等,硕果层出不穷。由此可证明远古时代的新疆气候暖湿,植被繁茂,曾是爬行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图为中国古动物馆展示的将军庙单脊龙完整骨架。它是一种行动敏捷、凶猛的食肉恐龙,生活在湖岸边和丘陵山地。准噶尔盆地及中国西北每一次新的古生物化石的发现,都会让人想起袁复礼和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开创之功。
1931年11月在结束新疆考察后,为寻找1927年西行时发现但没有来得及做工作的红砂层,袁复礼以继续考察的方式东归。1932年3月4日在途经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白垩纪地层时,他发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即宁夏绘龙,恐龙的一个新属种。绘龙属甲龙类,以食植物为主,长约5米,重达7吨,全身布满坚甲,能够对抗大型掠食者,繁盛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图为宁夏绘龙的复原图。绘图/赵闯 邢立达

袁复礼在天山北麓发现的大批爬行动物化石曾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1927年5月9日注定将在中国科技史和对外交流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这一天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起程,前往广袤的中国西北去开展后来竟持续了8年之久并行程上万里的伟大考察。这次考察由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和在世界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瑞典人斯文·赫定分别担任中、外方团长。作为中方10名团员之一的袁复礼教授日后在新疆和宁夏等地采掘到大量爬行类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新疆二齿兽、布氏水龙兽、赫氏水龙兽、魏氏水龙兽、袁氏阔口龙、袁氏三台龙、奇台天山龙和宁夏绘龙等。一次考察发现如此众多的爬行动物化石,这在以往还是不多见的,袁氏因此为考查团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袁复礼能够做出如此成绩并非偶然,他在参加西北科学考查团之前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积累。袁复礼1893年生于北京,1913年在清华学堂高等科学习,1915年赴美深造,先后在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1921年回国后受聘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技师并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1年,袁复礼和安特生共同发掘仰韶文化,揭开了我国史前社会研究的序幕。1923年至1924年袁复礼在甘肃做地质调查时,首次确定了我国具有距今约3.3亿年前的早石炭世晚期地层,为我国南、北方石炭系地层古生物对比和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