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荒凉点染色彩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袁国映 

标签: 沙地   气候地理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地质地理   土壤地理   

放眼西北的荒原,那令人绝望的干旱似乎能吸尽人体内所有水分。然而地球毕竟不同于月球,再恶劣的环境也会有生命存活,植物就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姿态出现在荒漠中的。本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荒漠中最常见的几种植物,它们不仅造就了美丽的风景,也成就了脆弱然而多姿多彩的荒漠生态系统。
西湖湿地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生长着芦苇、胡杨、红柳等大面积的荒漠植物,在它的周围,环绕着库姆塔格、罗布泊等沙漠戈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中国西部沙化面积逐年扩大,这些湿地与植被成为阻挡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侵河西走廊的最后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摄影/孙志军

我国的西北干旱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在本区中,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及安西(现为瓜州)地区,以极旱荒漠著称,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有些地区终年不雨,地面上石漠、砾漠、盐漠裸露,几乎寸草不生,只在低洼处生长一些盐生草、猪毛菜等,沙拐枣、琵琶柴、白刺等是该区域常见的植物。在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西部及宁夏,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地带,植被情况要好一些,特别在西北平原区河流沿岸及地下水条件稍好的扇缘带和沙漠中,则分布有面积广阔的胡杨林、红柳林,以及耐干旱的梭梭林。

抵御风蚀的功臣:红柳

红柳也叫柽柳,它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在全世界已知有100个种,主要分布在中亚和北非干旱区。中国的柽柳有20种,但都各有各的地盘。有的适应沙生环境,如塔克拉玛干柽柳,可在地下水深十余米的流动沙丘顶部生长,是柽柳中最耐干旱的种;有的喜欢盐生的环境,如刚毛柽柳、盐地柽柳,可在重盐碱地上生长;还有的具有耐涝的本领,长期被水浸淹而不死。总的来说,多数的柽柳都适应盐碱环境,在1米土层内含盐量达8%的盐土上,绝大多数植物都无法生存,而柽柳却仍然长势良好。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