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
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3期 作者: 唐明灯 

标签: 生物地理   观点地理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光明,希望以灯光扫去夜晚的寂寞,延长白天的喧闹。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灯光与星光的博弈
拍摄地点/土耳其布尔萨
自19世纪电灯开始普及后,星光与灯光就在不断进行着博弈。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站在乌鲁达山第三高峰——海拔2536米的Karatas峰上拍摄的。在这个视角中,空中的银河系及附近的星座清晰可见。如果从山上走进山谷,就无法拍摄到这样的美景了,因为那里的星空已经被夜景照明所遮蔽。山谷中的城镇位于布尔萨市附近,夜景灯光向周围肆意散射,几乎已经淹没了远处的地平线。摄影/Tunc Tezel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故而,人类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比如,《圣经•旧约•创世纪》开篇即说:“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他或许没有想到,电灯让地球迎来了电光时代,却也因此带来了新的环境灾难——光污染。

光害来袭,从天文灾难到生态危机

上世纪30年代,爱迪生发明电灯还不到60周年,天文学家就提出了“光污染”概念。他们指出,所谓光污染,就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对天文观测的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污染早已演变成规模浩大的天文灾难。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