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之赐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12期 作者: 刘湘晨 

标签: 文化地理   基础地理   

总人数不过数万人的中国塔吉克族,集中居住在萨雷阔勒岭以东的帕米尔高原上。这个以众山支撑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4000米,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只在河谷与河漫滩中给塔吉克人留下了一点生存的基础。帕米尔高原塑造了塔吉克民族的根性,它对塔吉克人的影响也必将持续到未来。
讲述人/摄影 刘湘晨
导演、作家、摄影师,长期关注塔吉克族,并拍摄了多部相关人类学的纪录片

塔吉克族,公元前2000年从里海迁居至帕米尔高原,面对的生存前提就是众山纠葛。这种以山为界的空间格局导致地块儿小,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业耕作,也不适宜大规模的牧业养殖,只能半农半牧,农牧兼营,互为补充。塔吉克族父老乡亲的地块儿小的只有一张羊皮大。分散,相距遥远。犁耕,播种,浇水,麦收,运粮食,远的都需要走一两天的路。牧业转场频繁,季节性的轮转牧场相距数天很正常。从冬春牧场转往夏牧场,最长的转场线路需要吆喝着畜群走15天。这种生存方式,直接决定了塔吉克族对食物的感情和认知,每一粒馕渣儿都不会被浪费,每一根骨头都会被仔细剔干净,所有盛典之中相互祝福的方式是抛撒面粉,家家房梁、墙壁上体现祈福美意的是用面粉撒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面粉花儿。塔吉克族的妇女们,最骄傲的手艺除了刺绣,就是会做花色不下于几十种的“法提儿(花馕)”。

塔吉克人对食物非常珍惜,馕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
因为环境艰苦,食物来之不易,所以塔吉克人非常珍惜食物。馕是塔吉克族生活中必备的食品,甚至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在节日、祭祀、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的不同场合,塔吉克人会制作不同种类的馕。对塔吉克妇女来说,能做各种各样的“法提儿(花馕)”,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手艺。

每年随着畜群转场,漫长的路途,一程接续一程,每一天的落脚地,畜群的圈,路上零散分布的人家,就成为这样一条路能够接续的非常重要的支撑。实际上,在帕米尔高原东部边缘的每一个居民点或聚居区,都有这样的功能,使得整个高原的人畜移动成为可能,以至形成当地独特的一种价值观:凡有客人上门没招待好就是人们口碑中最大的不善,会被诟病,会被人长久议论形成巨大压力。换言之,凡客人上门必定会受到最好的招待,主人倾其所有宰牲盛宴,腾出离灶火最近的铺位让客人安眠。塔吉克人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锅里永远有留给客人的一碗饭,马槽子里永远有给远行者备的马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