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海上森林 海南东寨港的红树林生存实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0年第05期 作者: 刘毅 

标签: 农业地理   基础地理   

我国的红树林曾在上世纪后半叶的50年内面积锐减50%以上,目前,我国一半的红树植物仍处于珍稀濒危状态。好在,潮间带上的是可以被人工恢复的。在海南东寨港,人们尝试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红树林生存实验,尽管恢复红树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仍然成为重塑海上森林的绝佳途径。什么样的地方能种红树林?种红树林有多难?红树林生态恢复的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东寨港一探究竟。
东寨港沿岸的淤泥质滩涂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红树林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人为干扰,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与文昌市交界处的东寨港红树林面临着种种生存困境。所幸,2000年以来,这里逐渐成为国内红树林研究的前沿地带,红树林的重塑在这里渐次展开。海莲在我国仅海南省有天然分布,图中海莲群落在东寨港的晨曦中妖娆多姿。摄影/李幸璜

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海南省海口市与文昌市交界地带的天然港湾东寨港,大量的越冬候鸟换上了鲜艳的繁殖羽,启程飞回它们出生的地方繁衍后代。港湾内的淤泥质滩涂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红树林,这些红树林延续的不仅仅是越冬候鸟的传承,更承载着成百上千个物种的希望。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片生机盎然的红树林在400多年前还是陆地,因为一场琼州大地震“桑田变沧海”,成为了富饶的港湾,孕育了这片中国“最典型、最具代表性、资源最丰富、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红树林。

责任编辑 / 张妍文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