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过去:峡谷在,浪花安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10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基础地理   地质地理   

20年前,一场“选美中国”的评选,打破了人们地理认知的边界。在那次最美峡谷的评选中,我们毅然将目光投向胡焕庸线以西的广袤地区,让雅鲁藏布、怒江等世界级的大峡谷进入国人的视野。那是一次集体的审美启蒙,也是峡谷版图的重新发现。
20年前,雅鲁藏布大峡谷
荣登“中国最美峡谷”榜首
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江,雅鲁藏布江以磅礴之势切开了世界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从而造就了这条最为壮丽的大峡谷。峡谷自藏东南米林市派镇延伸至中印边境处的巴昔卡,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达6009米。图为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夹峙下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两座高大的雪峰如同门神一般守护在峡谷两侧。2005最美峡谷第一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摄影/陈业伟

在二十年前那场选美中国的评选中,我们毅然将目光投向西部

关于峡谷的审美,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勾勒三峡险峻以来,这条峡谷便成为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尽江流之疾速,陆游句中“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则道尽巫峡之秀美。可以说,中国人对峡谷之美的感知,早已深植于心。然而这种审美传统在空间上基本还局限于东部季风区,没有进入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周边。

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推出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这个排行榜的推出彻底打破了传统中国山水审美的边界,将审美视野推向了胡焕庸线以西的广袤地域,这一地区主要是指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胡焕庸线以东的区域基本属于东部季风区,胡焕庸线则可以说是中国地貌格局中最为关键的“棱线”所在。我曾在当年的《选美中国》中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的美景集中分布在棱上。所谓“棱”,即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转折处,从青藏高原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再从第二阶梯至东部丘陵平原的第三阶梯,乃至大陆向海洋过渡的海岸带也可以算作一条“棱”,这些地貌突变之处,往往汇聚着最为震撼的自然景观。

责任编辑 / 张琪  图片编辑 / 李成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