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VS 668 丹霞地貌被中国人热捧20年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出版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当初那些上榜“最美丹霞”的地方,很多都已深深印在追寻美丽中国的视野和脚步里,有不少入围的丹霞景观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一些从默默无闻到如今名扬天下,成了世界遗产;更有一些是随着考察研究的深入,新近才涌现出来的丹霞美景,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就惊艳了世界。可以说丹霞地貌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能被更多的人知晓和跟进、丹霞地貌学科术语能被很多人熟悉和接受、丹霞景观的美学价值能为公众所认可和传播,与“丹霞选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09年,摄影师宋举浦在帕米尔高原乌恰县考察后提供给黄进先生一处丹霞地貌的信息,2011年7月,在乌恰县国土资源局居来提书记的协助下,黄进等人对全县主要丹霞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其中吉根乡中吉边境的克孜勒苏河畔的丹霞地貌、乌鲁克恰提乡的玉其塔什草原丹霞地貌的考察确认,填补了中国国土最西边丹霞地貌的空白。上图为玉其塔什草原丹霞地貌。摄影/库其巴依·托合提

在丹霞地貌基础研究中,关于地貌年龄的测算一直是个难点。经过多年探索,黄进先生开创性提出应用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冲积物埋藏年龄,来定量研究丹霞地貌演化过程的理论模式,并首次建立了丹霞地貌区地壳抬升速度、地貌年龄、岩壁后退速度及侵蚀速度计算的四个公式(简称“黄进丹霞公式”),为此还专门研制了一款“丹霞牌”测高仪,制定了丹霞地貌河流阶地采样要求,开创了丹霞地貌定量研究的先河,这套算法在这20年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照片由石城县旅游局温赟、李小华于2011年11月7日拍摄,记录了黄进先生为了精确测算江西赣州市石城县通天寨、红石寨、峨嵋寨等丹霞地貌的年龄,沿着琴江上下游两岸寻找合适的河流阶地,准备采样分析。摄影/李小华
见证2005年丹霞榜单的诞生
2005年“丹霞选美”编辑组稿邀请专家评议的那段时间,我正跟着黄进和陈致均两位老先生在张掖考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