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广大水道到赣粤运河,千年南北大通道的新蓝图
在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和思想家关于中国的著述中,可多处看到“京广大水路”的提法(中间大庾岭道为陆路),却几乎均称运河起自广州、通向北京,这与当时西方人进入中国的行进路线相吻合。这条大国道不仅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对欧洲人认识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西在历史上的崛起,就源于唐代打通了大庾岭商道及赣江水道的开发。今天,备受关注的赣粤大运河则正在描绘一张勾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运新蓝图,这一浩大工程如果成真,将对多个省份产生重要影响。图为赣粤运河规划方案示意图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类型齐全、分布集中,是三清山区别于其他花岗岩山的特色所在
三清山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其花岗岩地貌的精华部分浓缩在229.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该范围也是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范围。由内到外大致的景观变化是:以玉京峰等最高山峰为核心的强烈切割的中山,切割深度可达数百米至千余米,地貌组合是各种类型的石峰群、孤峰、石柱、陡崖、峡谷;向外围过渡到强烈切割的低山,切割深度100米至500米,地貌组合以孤峰、石柱、峡谷为主;再向外则为微弱切割的丘陵区,切割深度在60米至200米,此区域的地貌主要由作为花岗岩围岩的沉积岩构成,属于非花岗岩的地貌区。俯瞰三清山中心地区的峰峦攒聚,震撼于其立体结构之美。摄影/杨盛明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杨盛明
图中的两个石蛋距离较近,与其下方的石柱共同组合成一个两人紧密相靠的场景,因此被称作“情侣石”。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图为信江盆地的龙虎山,这里的丹霞地貌与流经此处的泸溪河(信江支流白塔河的一段),构成了经典的“丹山碧水”景观。丹霞地貌不仅是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孕育和记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如龙虎山的道教祖庭、古越族悬棺等),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
江西 低调的丹霞地貌景观大省
8月的一个下午,雨后初晴的江西上饶三清山景区出现大面积的云海。云依地形在山峦间形成云海,甚至绕花岗岩山体转了一个弯,仿佛给山围上了鸾带。三清山是非常值得观赏的花岗岩名山,上亿年的地壳运动与风雨侵蚀将这里的花岗岩塑造出多样的形态。当风吹向山体时,空气会沿着山的斜坡抬升,继而形成云。这类姿态千变万化的云被称作地形云。在被山体围绕的地方,容易聚集遇冷后密度变大的空气。冷空气形成的云雾若向低处倾泻流出,就会形成婀娜流动的云瀑景观,让这座道教名山宛若画卷。除了三清山,庐山、武夷山、武功山等也容易出现多样的地形云和云瀑,到了冬季,这些山地还有机会见到冻雨形成的雨凇。
赣鄱大地上的万千气象
三清宫与周围蓊郁的台湾松群落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三清宫为三清山的道教标志性建筑,它位于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约1500米。周边环境优美,植被丰茂,主要为台湾松群落,群落面积约50公顷。上层主要由台湾松构成,高8—13米,胸径15—50米。下层以玉山竹为主,主要灌木有二翅六道木、岩柃、三桠乌药、华东山柳、灯笼花等。摄影/刘杰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刘杰
龙虎山是我国壮年晚期—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龙虎山位于信江盆地西南缘,晚白垩世圭峰群河口组红层在构造抬升和风化侵蚀以后,形成以孤峰、峰林、峡谷、残丘等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是我国壮年晚期—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其中冲积扇扇根形成砾岩,扇中多发育砂岩,扇远端泛滥平原发育砾砂岩和古土壤。在冲积扇沉积体系中形成的厚层砾岩和砂岩地层,相对质地坚硬,岩层厚度大,抗风化剥蚀能力强,被构造抬升、切割和风化作用共同塑造形成丹霞地貌。而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弱,易被风化、流水侵蚀。摄影/杨孝
雪后的三清山,颇有道教仙山的风骨
三清山美的不仅是奇峰、怪石、山松,还有丰富的气象景观。云海、冬雪、霞光的出现对于山景来说无一不是锦上添花。覆雪山松自是美不胜收,而映着霞光,欣赏覆雪的奇峰怪石置身于漫漫云海之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图中所示便是上述六种要素的组合景色。其中最左侧石柱为“巨蟒出山”,其右边屏风状石峰群为“万笏朝天”,中部堡峰右侧的多个石柱则由三座花岗岩山峰沿两组垂直节理发育而成,是为“三龙出海”。摄影/舒剑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舒剑
图为位于赣州石城县的丹霞地貌——通天寨(摄影/黄杨军)。原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黄进教授,首次在通天寨岩面上发现了龟裂景观,将其与云南剑川县石钟山、丽江市黎明等丹霞地貌发育的龟裂景观,统称为“龟裂凸包型丹霞地貌”。
赣江章贡二源,为江西贡献出一个“赣”字
赣江有二源,东支贡水,西支章水,二水汇合于赣州后,浩浩荡荡,蜿蜒北向,途中汇入遂川江、孤江、禾水、恩江、袁水、锦江等支流,形成了一个以赣江干流为中心的向心水系,注入鄱阳湖,奔向长江。赣江上下的城镇,除了赣州、南昌等名城,诸如万安、吉水、樟树、吴城等也都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
图为赣江流域示意图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当石峰群因风化作用被进一步切割、分离、孤立,单独的石柱便会开始出现,下图所示的便是一处著名的石柱景观——巨蟒出山,高达128米,犹如一条窜天巨蟒屹立巡视而得名(摄影/李亚东)。除了石峰群、石柱外,三清山还有一个最小尺度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石锥,它是因矿物颗粒的差异风化而残留在石柱或石蛋顶部的锥状体。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李亚东
翠微峰的崖壁上密集分布着外观呈蜂巢状的洞穴群
赣州市宁都县翠微峰丹霞地貌发育,在砾岩崖壁上密集分布着形态各异的洞穴群,单个洞穴开口近圆形,形似迷宫,因为呈蜂巢状,故名蜂窝状洞穴(摄影/陈留勤)。
江西与湖南水网密集,水系界限基本与行政区界线重合
江西与湖南一衣带水,山水相连。两省除了在地形地貌上出奇地一致以外,河流水系也如孪生姐妹般呈现出诸多相似的特点。两省均发育有众多河流,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错,编织成密集的水网;两省北部都有一个大湖沟通长江,湖南为洞庭湖,江西为鄱阳湖;两省都有几条大河呈辐射状汇集到上述两湖,湖南为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江西为饶河、信江、抚河、赣江、修水;湖南的“一湖四水”所形成的洞庭湖水系和江西的“一湖五水”所形成的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都几乎覆盖了两省的绝大部分土地。图为江西省和湖南省及周边地区主要水系分布示意图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图为打通了大庾岭商道,为赣江水道和江西带来巨大转折的唐朝名臣张九龄。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红层岩墙层理与节理的交叉部位岩石风化较快,容易形成穿洞
龙虎山象鼻山的穿洞,是一个受三组节理控制形成的典型丹霞地貌穿洞。一般而言,在一个红层岩墙的层理与节理的交叉部位,岩石较为破碎,风化较快,容易形成穿洞。龙虎山的马祖岩、月湖岩,也有分别发育在砾岩和砂岩中的大型穿洞(石拱)。有的洞顶平坦可行人,又称为天生桥。由于断层和节理切割,山体外部岩块崩塌后露出新的陡峭崖面。垂向上的岩性变化、差异风化及流水侵蚀等作用,常在陡崖坡面上形成规模不同和形态各异的以洞穴、细沟、龟裂石为代表的丹霞微地貌景观。其中洞穴因为发育特征、组合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层控洞穴、竖洞、穿洞和蜂窝状洞穴等。
江西 低调的丹霞地貌景观大省
在隋唐大运河开通之前,沿湘江经灵渠进入珠江,这条水运路线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水上通道。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开通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路,即梅岭古道(摄影/王宁)。这条路线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岭南地区与中央王朝的距离,使得赣江—大庾岭—珠江成为沟通南北的新的里程碑,促进了江西的发展,使其一度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巅峰之地。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王宁
在漫天云雾的衬托下,位于江西上饶市弋阳县的龟峰,犹如一艘劈波斩浪的红色舰艇,遨游在浩瀚的海洋里。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龟峰的陡崖上布满平行的细沟和蜂窝状洞穴,如同由一块块积木拼接而成的巨型玩具。江西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30余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以分布于信江盆地的龙虎山、龟峰这两处最为典型。燕山构造旋回晚期(主要是白垩纪),在地壳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江西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走向的陆相断陷盆地,盆地边缘沉积了红色的冲洪积扇相砾岩。这些红层被构造抬升、切割,随后在风化、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
摄影/张志群
千年通天岩:赣江孕育的江南第一石窟
石窟寺是古代的一种庙宇建筑,一般是依着山势,从山间崖壁向内部纵深开凿,多位于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区。赣州的通天岩是江南地区少见的大型石窟寺。历史上,北方曾经历多次战乱,如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等,有山河庇佑,土地肥沃,水道纵横的江西则成为避难的桃花源,北方士族和流民沿着赣江水路深入江西,除了无数人才和财富,他们也给赣南带来了精彩的石窟文化。摄影/袁蓉荪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袁蓉荪
欣赏三清山花岗岩的三个层次:石峰群、石柱、石锥
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种类繁多且全面。从景观的尺度上来看,最大的便是独立山峰或者峰群。如左图中左上部的石峰由众多山峰簇拥而成,好似一座宏伟城堡,可称“堡峰”,它们往往是三清山中海拔最高的那一部分。堡峰向四周过渡为悬崖峡谷,于山脊与山坡上丛生一处处形态各异的石峰群。石峰群是花岗岩体被流水等自然力量沿垂向节理风化侵蚀形成的,如图中的“万笏朝天”,石峰被刀切一般分为七个尖峰,犹如中国古代百官面圣时手持的朝笏(摄影/杨孝)。这一类石峰群都整齐排列,如屏、如墙,因此也被称为“屏峰”或者“墙峰”。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杨孝
龙虎山以道教名山著称,它的丹霞地貌身份并不太为人所知
龙虎山仙人城属于典型的丹霞方山(石寨)景观,海拔244米,相对高度约180米。因流水长期沿断层、节理冲蚀,导致原始山体被切割分离,形成石寨。在仙人城的山顶上,一座道教建筑——兜率宫冲破周围浓密植被的掩映,露出了超然世外的峥嵘气象,也揭示了江西丹霞地貌与人文之间紧密的关联。唐代诗人顾况写过一首《安仁港口望仙人城》的诗歌:“楼台彩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仙人城因此而得名。在这张图片中,丹霞方山顶上的灰色建筑与绿色植被、白色云雾同框,将顾况诗中“闻说仙家在此城”的缥缈意境,渲染得恰到好处。
江西 低调的丹霞地貌景观大省
在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中,湖南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而江西则更为封闭内敛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为668.5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地区,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8个世居少数民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地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这些少数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与汉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造就了湖南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相较于湖南,江西省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地区,少数民族以畲族和回族为主,仅占全省总人口的0.34%,受少数民族或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少。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图为赣州的江边古城墙。在城墙下的古码头上,漕运大船曾满载漕粮、木材、香茶以及海外香料、珍玩;民间商船则如过江之鲫,百舸争流。
摄影/刘念海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刘念海
三清山并不在道教108处洞天福地名录之中,却得名于道教的最高信仰
三清山,常见的说法是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如三清道祖列坐”而得此名,而这种以某个宗教的教祖来定的地名是非常少见的,如巴西的耶稣山。三清山原名少华山,宋代建三清宫后始称三清山,但三清山北坡的德兴之境仍习称少华山,三清山南坡的玉山之境多称三清山,但现在三清山之名已成主流。道教自古以来就有“洞天福地”的说法,中国的传统名山大多名列其中,但是三清这座以道教教祖为名的山并不在其中。这是因为洞天福地之说出现于东晋、定型于唐朝,而三清山的道教文化入明而殷盛,因而三清山在道教史上属于后起之秀。图为远眺玉京峰的景象。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鄱阳湖不同季节水位变化巨大,呈现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象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平均宽度约为17公里。湖水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洪水期与枯水期的湖水面积和蓄水量相差悬殊,在常水位以下,湖盆由大大小小若干个子湖泊组成。每年的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呈现出一派烟波浩渺的景象,秋冬季节进入枯水期,湖水水位急剧下降,湖面沙洲裸露,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象。图为2022年9月,鄱阳湖遭遇近70年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湖面大量沙洲裸露,湖水面积仅剩291平方公里,而在高水位时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公里。摄影/邬大江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邬大江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刘念海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在三清山呈现出颇富人文色彩的表达形式
石峰群的进一步风化会让石柱断裂成块,在遭受球形风化之后,便形成众多孤立的石蛋。它们常位于石柱顶部或者边缘,造型奇特各异,是别样山景的制造者。上图的石蛋形如猴王手捧宝物一般,被称为“猴王观宝”(摄影/魏作平)。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魏作平
对翠微峰蜂窝状洞穴的原位相对湿度测量结果表明:与洞穴边缘相比较,洞穴内部相对湿度较高,岩石回弹值较低,这表明洞穴内部微气候有利于水和盐的聚集,进而导致洞穴内部风化速率高于外部。这里雨水充足,砾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水渗入砾岩后使黏土矿物吸水膨胀,易溶物质溶解流失,形成细小坑洼,成为后期洞穴继续发育的雏形。丹霞地貌发育的洞穴,往往会成为当地人修行的场所(摄影/吴若峰),或者被用来修建寺院道观、储存粮食。
长江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底,在中下游地区绘制出了一个“ W ”
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由高山峡谷地带进入平原地区,河流形态变得更加弯曲。在这里,长江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底,以武汉为顶,绘制出了一个“W”,孕育出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沃野良田。在江西省北部,由于大别山的阻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与外省的沟通与联系,形成了相对闭塞的内部环境。鄱阳湖作为流域的汇水中心,虽然接纳着来自省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的水流,但仅在湖口县与长江相连,调蓄和控制着流域与长江的水量平衡。与鄱阳湖不同的是,洞庭湖与长江连接处由众多水道组成,共同调节着与长江的水量平衡。在洞庭湖的北部,是由长江和其支流汉江冲积出的江汉平原,其平坦开阔的地形也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耸立在南昌赣江的东岸。《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赣江和鄱阳湖的千古点睛名句。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的浩荡历史长河中,古代江西也曾长久位列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的顶级省份之列,足足辉煌过一千多年。江西的起伏,与赣江在中国水运交通大格局中的地位变迁密切呼应,要读懂江西,赣江就是它的导语。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象形峰柱:大自然以节理为刻刀,它从不吝啬自己的创造力
这是三清山中一处由石蛋和峰柱组合而成的著名花岗岩地貌景观。它系两组近垂直的节理切割成柱状峰体,又经近水平节理切割和崩塌作用成为两节,再经球状风化侵蚀而成。高86米,形如一位古典端庄的东方女子,被称为“东方女神”。
摄影/杨孝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杨孝
图是信江支流泸溪河旁边的一座丹霞陡崖,岩层有一层层近似水平的层理,上面分布了许多沿层理方向延伸的层控型洞穴(即层理控制形成的洞穴),主要是由于红层差异风化作用形成的。其中呈水平走向、长度较长的洞穴叫岩槽,龙虎山的古悬棺就被放置在岩槽中。摄影/吴若峰
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世系表
当时流行的习惯是,在禅师的法号前加地名或寺名等。比如说,宣鉴在德山精舍驻锡,所以就叫德山宣鉴。
资料来源/戴逢红 朱强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图为樟树的中草药加工和贸易,樟树曾为清代的“药都”,樟树药帮对中国中草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走出赣江:与晋商、徽商齐名的江右商帮
明清时期,出身江西的江右商帮是与晋商、徽商齐名的全国性商帮。他们精明善商,勤奋务实,号称“负贩遍天下”,大半个中国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纵横中华商界900多年。不仅会馆遍布国内各地,还延伸到海外,有“无江西人不成码头”的说法。清末,随着国家交通格局的巨变和国家的衰落,赣江一落千丈,江西也从通衢要地变成了封闭的内陆省份,江右商帮也随之式微。
图为南昌赣江边的江西会馆,这里是江右商帮的江湖相聚之地,也称万寿宫。摄影/邓勇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邓勇
出自百丈怀海门下的禅宗四大宗派,若论源流都来自于宝峰寺
宜春市宝珠峰上的宝峰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马祖道一创立的洪州禅(又称为洪州宗),对我国的哲学、思想、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马祖道一门下极盛,以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因为百丈怀海为马祖道一弟子,因此出自百丈怀海门下的禅宗四大宗派,若论它们的源流,都来自于宝峰寺。图为宝峰寺内的珍贵文物马祖塔,内藏马祖道一的舍利,始建于唐朝中期。禅堂又叫“选佛场”,是禅宗寺院的重要场所。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图❹为赣闽边界附近的武夷山,山脉绵延起伏,重峦叠嶂,南北纵贯达550公里,为江西最长的山脉(摄影/刘璐)。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刘璐
咽喉吴城:赣江从这里奔向大湖和长江
吴城是修水和赣江入鄱阳湖的咽喉,明清时这里“四方商旅所辏集,往来舟楫所停泊,……舳舻十里,烟火万家”,俨然商业巨镇,“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鄱阳湖常有风涛,许多客商便在吴城的望湖亭上候风观景,等待扬帆远行,望湖亭也由此与滕王阁齐名,是赣江边的地标亭阁。图为枯水时期的吴城水道和位于高地上的望湖亭,船舶依旧连绵。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诺那塔院的公益禅修受到了都市年轻人的追捧
近年来,诺那塔院举办的公益禅修班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大家在这里一边体验禅修(本图),一边交流琴艺(下图)。看似平常的行住坐卧、端茶扫地,却蕴藏着诸多直指人心的禅意。参加过禅修的人,最大的感受是压力得到了释放,身心得以放松下来。因此,禅修也被认为是一项健康的心灵运动。诺那塔院位于庐山,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初名法海寺,当地人称之为小天池寺,后屡毁屡建。诺那塔院举办的公益禅修班,以一种适合年轻人体验的方式,让古老的禅宗文化在新时代走近了更多的年轻大众。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江西是中国书院文化的发祥地,书院文化之盛,在全国居于首位
历史上江西书院的数量、规模、影响力均居全国首位。书院教育率先在江西发展起来,并逐渐推广至全国。据统计,从唐至清,江西先后建造书院1071所。图为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为宋代理学家朱熹任南康太守时的讲学之地。摄影/黄庆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黄庆
在佑民寺,云峰顶炼禅宗高僧马祖道一创立了著名的洪州禅
如果要说禅宗的祖庭,坐落于南昌市区的佑民寺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寺院。不像其他禅宗祖庭大多位于山区,佑民寺是建在闹市区。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初名上蓝寺,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改称开元寺,1929年定名佑民寺。唐大历四年(769年),禅宗高僧马祖道一造访该寺院,开始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洪州禅(即洪州宗),自此禅宗在理念、方法等多方面出现大变革,逐步走向兴盛,由此佑民寺也成为江南佛学中心。马祖道一最后也是在佑民寺圆寂的。摄影/常克永
图为从高空俯瞰凤凰古城的场景,沅江支流辰水从凤凰城中穿过(摄影/毛亚南)。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毛亚南
图为百丈禅寺方丈在地里干活。我国的禅宗寺院一直在延续着“天下清规”所倡导的农禅之风。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与地表岩溶地貌相比,江西的洞穴岩溶地貌更为发育,遍布全省11个地市
在江西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中,共发现157个溶洞,本页地图为此次调查所发现的溶洞分布情况。岩溶作用是由地表或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岩溶作用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称为岩溶地貌,可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洞穴地貌两大类。江西的洞穴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几乎遍布全省,洞穴或宏伟壮观,或精巧神奇,洞穴沉积物千姿百态,地下河瀑屡见不鲜,有些洞穴中还保存了古文化遗迹及名人题刻、题墨,是江西具有优势的地学旅游资源之一。
江西市市有溶洞
图为江西名酒四特酒的老作坊。古诗中对赣江边的美酒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正是江村春酒熟,更闻春鸟劝提壶”的生动表述。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江西山地多分布在省界附近,形成与外省的天然界线
江西省是一个多山地、丘陵的省份,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且集中分布于省份边界,构成天然的省际界线。其中,西面和西北面主要以罗霄山、幕阜山与湖南、湖北相隔,南面通过大庾岭、九连山与广东相连,东面则通过武夷山脉与福建省相邻。
图为耸峙于湘赣边界的武功山,属罗霄山脉北段,地势高峻,峰脊逶迤,以高山草甸为主的自然风光,近年来吸引了大批的户外爱好者前来登山露营(摄影/胡友树)。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胡友树
物华天宝:带有全国和海外烙印的赣江土特产
江西农业发达,唐白居易曾赞其“土沃人庶,财富孔殷,国用所系。”除了是帝国的粮仓,江西还盛产布匹、烟叶、纸张和木材,出口货物中则以瓷器、生丝和茶叶为大宗,是全国重要商品经济区。赣江两岸自古物产丰富,酿酒业发达,土特产众多,且很多物产在全国乃至海外都颇有声誉,昭示着赣江商道在历史上的能量和影响力。
图为在东南亚也颇有影响力,美味之名远扬的南安板鸭。摄影/熊盛文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熊盛文
婺源的田园风光背后,是水运时代延续了数百年的繁荣
婺源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饶河上游支流乐安河从这里流过,使其向西与鄱阳湖相通。历史上,婺源曾凭借优良的水运条件,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繁荣一时。明清时期,依靠乐安江这条黄金水道,婺源成为与外界联络的窗口,大量的物资沿乐安河进入饶河,再进入鄱阳湖和长江,进而流向全国。繁荣的商业,使得婺源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缔造了一段段商业传奇。如今,随着水运的式微,曾经的繁华不再,留下的是古朴的徽派建筑和秀美的田园风光。摄影/周孝泳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周孝泳
赣江由南向北纵贯江西省全境,大河上下,孕育出灿烂多元的江西文化,如赣南的客家文化、吉安的庐陵文化、南昌的豫章文化等。图为南昌段的赣江,水势浩荡,江面开阔,似有长江的风采。赣江曾是历史上京广大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陈有明
江西之水 连通东西南北,雕塑地上地下
摄影 / 陈有明
青原山曾被南宋诗人杨万里誉为“山川第一江西景”,虽然在外界中的名气并不大,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堪称禅宗祖山中的祖山:位于该山深处的净居寺,在禅宗体系众多的寺院中“辈分”极高,因为它是由六祖慧能的弟子行思禅师创建,为青原派系(禅宗两大主要派系之一)的祖庭,而由青原派系又分出了禅宗的三大宗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历史上青原山的寺院众多,尤以净居寺最负盛名,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慕名前来吟诗作赋,讲学授徒。摄影/周亮文
图为僧人们在禅堂坐禅,若有走神或昏睡者,旁边的监香师会拿起香板打其一香板,以示提醒和惩戒。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信江流域及重要山岳、历史遗迹分布示意图
一条推开江西东大门的江河:“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
在长江以南,赣东北地区流淌的信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东西通道,它与浙江的钱塘江联手,可通往富庶的杭州湾、太湖流域。如果你打开地图,将视线从长江平行下移一段,便可以在群山中看到这条由河流拓开的带状廊道。河流上下名山锦绣、古镇众多,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曾记载了从浙江到江西广信府(古广信府管辖信江流域)的一段水路:“时已下午,无长舟可附,得小舠至府。二十里而暮。榜人乘月鼓棹,八十里泊广信之南门。”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图为庐山所在区域的遥感地图,可见庐山周边河湖环绕,庐山孤立于鄱阳湖平原上,地理环境为庐山气象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灵渠与梅岭古道左右并行,一条兴起则往往伴随着另一条的衰落
江西与湖南的发展离不开灵渠和梅岭古道的开通。两条路线左右并行排列,成为沟通我国南北往来的交通大动脉。公元前214年,秦人开通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摄影/钟谊)。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钟谊
图为百丈禅寺的僧人在打板,打板是寺院古老的一种报时方式。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图为鹅湖四贤祠中用雕塑展示的鹅湖之会。四位主角分别是朱熹、陆九渊、陆九龄和组织者吕祖谦。
摄影/GUOPING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云海胜景为庐山渲染出了壮丽的万千气象
云海涌动中,霞光绚烂,为庐山渲染出了壮丽的万千气象,牯岭镇也被晕染出了瑰丽的颜色。云海虽是普通的天气现象,但是在庐山却可形成摄人心魄的壮丽景观。鉴于庐山多样的气象景观,已有学者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将庐山列入首批世界气象公园之列。庐山蕴藏的气象魅力正在被人们进一步关注、捕捉和科学解读。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图为诸广山主峰齐云山,海拔2061米,属罗霄山脉南段(摄影/樊国梁)。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樊国梁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如抛砖引玉等,其实都来源于洞山
位于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的洞山,有一座始建于唐咸通中期、屡经兴废的普利禅寺,该寺为曹洞宗的祖庭之一,洞山也因此被尊为曹洞宗的祖山。859年(唐大中十三年),青原派系弟子洞山良价来到洞山,在涉溪水时,看到水中倒影,顿时悟道,于是创建普利禅寺,开堂宣讲禅学思想。图为洞山的两块巨石,并峙如门,传说到了夜晚就会自动合拢,天明方开,所以叫夜合门(又称夜合山),是洞山一处重要的禅宗圣迹(摄影/邓勇)。
图为信江上的鹰潭大桥,两岸人烟阜盛,水道宽阔。这里也是鹰厦铁路的起点。摄影/许志平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许志平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百丈立清规”:禅宗四个宗派皆源自百丈怀海门下
百丈山海拔1200米,因其高大,气势雄伟,故又称大雄山。禅宗南岳派系(禅宗两大主要派系之一)弟子百丈怀海,在百丈山创建百丈禅寺,为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一是脱离律寺,别立禅居;二是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三是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四是禅精慧秆,永续禅薪。百丈怀海创立的“禅门规式”,为天下僧众所遵循,故被称为“天下清规”,这是我国佛教的第一部管理法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后来禅宗的四个宗派——临济宗、杨岐宗、黄龙宗和沩仰宗,都源自怀海禅师门下。图为百丈山中被群山环抱的百丈禅寺,著名的“天下清规”就诞生于此。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对庐山气象景观的欣赏古已有之
其实,对庐山气象景观的欣赏古已有之,李白曾写出“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白居易也曾经写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轼有“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庐山多样的气象景观给了诗人们灵感和想象。随着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庐山还成为了科学家进行气象科学研究的基地,庐山的气象景观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图为一场雨后,庐山上出现的霓虹景观。霓虹之下,黄云涌动,颇有李白所说的“黄云万里动风色”的诗情画意。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婺源目前记录到的鸟种有302种,甚至比江西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种数都多。这既与近千年来所因袭的崇尚风水林的朴实自然观的传统遗风有关,又是近二十年来婺源自然保护小区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摄影/刘英
图为一支香后,坐禅的僧人开始“跑香”,旁边有手拿香板的监香师在监督。凡是做得不合规矩者或开小差者,都会挨上一香板。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河口古镇和浙赣铁路:信江河谷中的时代光华
在更多的岁月里,信江更重要的角色是一条天然的商业大通道,沿线遍布商业重镇。以著名的铅山河口古镇为例,是和景德镇齐名的商业名镇。安徽、福建和江西的茶叶,江浙地区的丝织品,还有著名的铅山纸、烟草等大宗货物都曾通过水道在这里汇集、贸易和远行。
插图表现了明清河口古镇的繁荣商业,各地商帮汇集于此。古镇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内河,弯弯曲曲穿城而过。铅山籍文人蒋士铨曾写过一首《河口》诗:“舟车驰百货,茶禇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描绘了茶叶贸易的繁忙场景。绘图/宋翰笛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图为赣州上犹县的五指峰,因境内有五座山峰相连,形如五指而得名(摄影/樊国梁)。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樊国梁
自古以来,婺源当地有着在村庄选址之初种植水口林和划定后山风水林的传统。这些村落风水林主要由樟树、苦槠、银杏等常绿阔叶树组成,千百年来在村落周边形成了一片片天然的古树林,并成为一些珍稀鸟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
摄影/王蕾
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内,真如禅寺一直延续着“农禅并重”的古老修行方式
曹洞宗在宜丰洞山创宗后,将道场设在了云居山上的真如禅寺,真如禅寺也被认为是曹洞宗的祖庭和发祥地之一。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开山祖师为道容禅师,曾被誉为全国三大样板寺院之一。真如禅寺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农禅并重的寺风。近代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住持真如禅寺时,以身作则,虽年逾百岁,仍然尊崇百丈家风,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倡导农禅并重,最后以120岁高龄圆寂于该寺。图为真如禅寺的大寮(厨房)。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图为秀丽飘逸的信江山水。今天,名山如列,碧水蜿蜒,名镇和古迹缤纷的信江已成为江西最热门的旅游线路之一。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图为宝峰寺僧人在禅堂“打禅七”(一种精进禅修的功课)时稍事休息,领取分发的食物。因为是用燃香计算时间,“坐禅”也叫“坐香”。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风雅之江:鹅湖之会,书院流芳
信江流域自古文风昌盛,其中鹅湖书院与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并峙千古。从宋到明清,信江沿岸的书院分布密度在文化大省江西也堪称前列。从这里走出了众多诗人、大儒,名士辈出,两次鹅湖之会更是流芳千古。陆九渊曾站在信江之畔,咏唱这条大江的超逸神韵:“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杖。……一笑咏而归,千载犹可尚。”
图为信江之畔的鹅湖书院。摄影/聂淇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聂淇
作为沟通洞庭湖和长江的重要节点,城陵矶是湖南水路的第一门户
城陵矶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城北,在这里,滚滚西来的长江水与浩荡北上的洞庭湖水相汇一体,因为长江水清、洞庭湖水浊,因而在城陵矶形成了清浊交汇、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作为沟通洞庭湖和长江的重要节点,城陵矶自古以来就是湖南水路第一门户,是湖南省通江达海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从城陵矶溯长江而上,可通重庆;顺长江而下,则可达武汉至上海;逆洞庭湖而上,则可进入湘、资、沅、澧四河及沿线各大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城陵矶港成为联结华南—西南—华东的咽喉所在,如今它已经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物流港口和唯一的国家一类口岸。摄影/张浩奇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张浩奇
此外,洞山还有一处夜合山塔林,是清代洞山九位住持和一位僧人的墓葬,成为国内外曹洞宗信徒礼敬、祭拜的重要圣迹(摄影/姚晓勇)。历史上曹洞宗的禅师们留下了许多机锋妙语,后来转化成30多条成语,比如泥牛入海、抛砖引玉、极目千里、千差万别等,都产生于洞山。
图为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江面上货船往来如织,一片繁忙景象(摄影/宋文)。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宋文
婺源的乡村大致有后龙山风水林、山坳风水林、村头风水林和水口林(摄影/张银泉)四种不同类型的村庄风水林。
曹洞宗祖庭之一的宝积寺是一个尼众道场
位于抚州市宜黄县曹山的宝积寺,是一座尼众道场,始建于870年(唐咸通十一年),由青原派系洞山良价禅师的弟子本寂禅师所创,也是曹洞宗的祖庭之一。宝积寺所在的曹山原名荷玉山,整个山形就像一朵朵莲花瓣,而宝积寺犹如一颗莲心,安坐于莲花瓣的中央。与洞山普利禅寺的影响遍及日本、朝鲜半岛等地一样,曹山宝积寺的禅宗思想也传播到了海外,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落地生根。宋代时日本的道元禅师来华求法,后在日本创建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使得曹洞禅法在日本绵延至今,信徒超过千万,曹洞宗禅法也融入到了日本的文化与精神中。
禅宗祖山 数江西最多
千年走廊的新话题:浙赣运河
清末五口通商以后,长江航道开放,贸易龙头由广州转向了上海,全国进出口贸易的流向改道。浙江的丝茶直接到上海港出口,武夷茶和其他货物也可通过闽江到福建港出海,不必再走信江转赣江,从广州出口。信江商道也由此渐渐冷寂下来。100多年过去了,近来关于信江又出现了新的话题:浙赣运河。信江上游和钱塘江上游之间距离很近且地势较平坦,如果能以运河打通阻隔,就能再次激活浙赣走廊的能量。运河建成后,浙江的经济腹地将大大扩展,江西也可借力浙江插上经济发展的翅膀。图为信江名城上饶,河流交汇。摄影/池晓虹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池晓虹
最新的野外调查显示,婺源靛冠噪鹛的种群数量在320只左右。婺源几处村落的水口林,是这种集群繁殖鸟类的重要繁殖场所。摄影/黄俊
每年4—7月,它们会在这些水口林的树冠层筑巢和繁育后代。摄影/黄俊
宗教之江:道骨仙风700里
信江上下流淌着浓郁的道教文化,三清山、灵山、龙虎山都是道教名山。山体或色如渥丹,或壁立千仞,云蒸雾霞,正如道教文化中的金宫玉阙,洞天福地。同时,泸溪河流过的上清古镇也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道教之镇。道教中有“三清、四御”之说,“上清”为道教中最高尊神“灵宝天尊”所居住的仙境之所,上清古镇便得名于此。
图为正在诵读的道士。摄影/夏程琳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夏程琳
婺源水口林,成为白腿小隼的庇护所
江西虽然GDP较低,但是生态环境极好。在这里,鸟类学家竟然发现了两种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其中一种为白腿小隼,其体长一般在17—19厘米,体重约50克,因圆圆的脑袋与黑白相间的毛发,被称为“会飞的熊猫”(摄影/黄俊)。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黄俊
因而婺源也成为国内最稳定的观赏和拍摄白腿小隼的地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鸟类爱好者前来(摄影/王先良)。
信江水量充沛,支流颇多,蜿蜒曲折。信江盆地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之一。信江及支流与丹霞地貌共同组成了“山比桂林,水似漓江”的美丽画卷。图为信江的一条重要支流白塔河(部分河段也称泸溪河),流经龙虎山的几十公里河道宛如一条玉带,串起赤壁群峰和众多神秘的传说。然而,当你走入信江深处,就会发现这条大江的魅力和故事,远不止700里丹青。
摄影/邱联桂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邱联桂
作为婺源特有的鸟类,靛冠噪鹛无疑是当地鸟类资源中的最大亮点,可谓是婺源的生态名片。
婺源风水林 大树构筑的生命秘境
陈志瑞 历史学博士,祖籍江西信江上游玉山,现为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 绘图/李亚龙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图为流过铅山城的信江,远远可以眺望到连绵的武夷山脉。摄影/聂淇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聂淇
三清山景区主要地貌景观分布示意图
资料提供/江西省三清山管理委员会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信江盆地的龙虎山与流经此处的泸溪河,构成了经典的“丹山碧水”景观
截至目前,江西最新发现的丹霞地貌一共228处,位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之首。而在江西,信江盆地是该省丹霞地貌分布非常集中的区域。信江盆地位于武夷山脉和怀玉山脉之间,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由裂陷盆地到断陷盆地的演化历程,沉积了一套“下灰上红”的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系地层,其中的红色碎屑岩是丹霞地貌的主要造景岩石。
江西 低调的丹霞地貌景观大省
三清山是我国的道教名山,也是世界级的花岗岩名山。上亿年的地壳抬升、风雨侵蚀将花岗岩岩体塑造出众多神奇景观:巨大峻峭的花岗岩堡峰、尖峭密集的石峰群、千奇百怪的石蛋等。它们构成了三清山多样且全面的花岗岩地貌,使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出类拔萃。再加上这里峡谷幽幽、山松苍劲、云海浩荡、霞光绚丽,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呼之欲出,景色可与黄山相媲美。得益于此,三清山地质公园于2008年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了我国第7个、江西省第1个自然遗产地,而在之后的2012年,它也被顺利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我国第27处世界地质公园。图为三清山的峡谷景观。摄影/孙雪峰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孙雪峰
上图中的石蛋,因石锥的存在而形如两只仰头朝天的企鹅(摄影/杨孝)。
三清山 世界遗产中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摄影 / 杨孝
江西丹霞地貌大致沿几大水系上游呈带状分布,其形成与流水侵蚀密切相关
在江西,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具有大致沿赣江、信江、抚河、修水等几大水系上游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形成丹霞地貌山环水绕的自然景观特点,这表明丹霞地貌在形成过程中与流水侵蚀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形态特征,丹霞地貌可划分为山峰、陡崖、崩积体、峡谷、洞穴及其他微地貌等六大类。
江西 低调的丹霞地貌景观大省
图为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信江之畔繁忙的浙赣铁路。这条铁路沿着湘赣浙大走廊,东连浙江,西接湖南,曾是中国“四纵四横”主要铁路干线中的重要一横。摄影/王冶洪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王冶洪
被“赋能”的江西:黄金水道带来的千年红利
主持开通大庾岭的张九龄曾在《开大庾岭记》中说:“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而海外诸国日以通商……,上足以备府库,下足以赡江淮之求。”在随后的岁月中,打通了大庾岭天险的赣江给江西带来了上千年的红利。大量移民沿赣江南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先进文化、技术和思想;大量南北货物和客流也沿着这条黄金水道流动。
图为赣南规模庞大的客家围屋。摄影/熊盛文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熊盛文
孽龙洞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北郊福田镇清溪河畔,是江西最长的岩溶洞穴之一,洞长约4公里,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由二叠系下统栖霞灰岩构成。洞内岩溶景观奇特,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琳琅满目,并有常年不竭的地下河贯溶洞始终,且石钟乳现仍在发育之中,亦为同类洞穴所不多见。图为孽龙洞内的钟乳石。摄影/赵揭宇
信江在群山中建构的水路网
信江以上饶和鹰潭为界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多山,中游为信江盆地,下游为平坦开阔的鄱阳湖冲积平原区。除了著名的浙赣走廊,信江还是重要的入闽通道。顺信江的几大支流南下越武夷山,接闽江上游河谷,就可穿越千山,直抵福州而入海。由此,信江流域被古人称为“南控闽越,东引二浙。今自玉山以达三衢,自铅山而入八闽,诚毂绾之口也。”
图为信江上的老浮桥,因为来往船舶众多,过去人们多依靠浮桥来往两岸。摄影/杨一迟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杨一迟
根据气象人员对2005—2015年间庐山云雾天数做出的统计,庐山云雾平均每年会出现133.73天。其中,2005年出现云雾天数最多,达172天。庐山云雾一年四季皆可出现,6月的云雾天数最多,平均可达17天,12月的云雾天数最少,常年平均也有5天。在一天之中,下午14时云雾出现的频次最多,因为中午辐射加强后,空气对流作用明显,水汽便容易达到凝结状态形成云雾。瞬息万变、壮观奇特的云雾是庐山的一大气象景观,变幻多姿的云雾让庐山更显秀丽。或许,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透露的就是云雾的遮挡让庐山的真面目难以捉摸。图为锦绣谷中蒸腾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朦胧之美。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一条推开江西东大门的江河:“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
在长江以南,赣东北地区流淌的信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东西通道,它与浙江的钱塘江联手,可通往富庶的杭州湾、太湖流域。如果你打开地图,将视线从长江平行下移一段,便可以在群山中看到这条由河流拓开的带状廊道。河流上下名山锦绣、古镇众多,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曾记载了从浙江到江西广信府(古广信府管辖信江流域)的一段水路:“时已下午,无长舟可附,得小舠至府。二十里而暮。榜人乘月鼓棹,八十里泊广信之南门。”
图为信江源头,浙赣闽交界山地中的清冽瀑布。摄影/郑小平
信江山水 7 0 0 里,它为江西推开了东大门
摄影 / 郑小平
江西之脊赣江 从千年“大国道”到浙赣粤大运河
摄影 / 戴军
包括江西在内的我国诸多省份冬季都可能会出现冻雨天气。冻雨发生时,地表温度通常略低于0℃,雨滴落至地面以及物体表面后,迅速凝结成冰。在2022年岁末发生的冻雨中,粗大的竹子被冻雨形成的冰压弯,竹叶上也凝出一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冰壳。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一是厅堂状,如院霞洞(院霞洞大厅,摄影/伍红鹰)。
萍乡市上栗县位于赣西,与湖南接壤,是赣西岩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低山岩溶的典型区域,地表有溶沟、石芽、岩溶泉等喀斯特景观,地下有丰富的溶洞资源。上栗较大型的溶洞洞体比较规则,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廊道状,如图中的孽龙洞(孽龙洞中的结核状燧石,摄影/赵揭宇)。
庐山的气象景观多和水汽有关,而这得益于庐山的地理环境
庐山的云雾、烟雨、佛光、雨凇、雾凇、霓虹等都和空气中的水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山上极为湿润,水汽非常充盈。山地气候对天气的影响也很明显,庐山位于长江以南,周边有大大小小数十个湖泊环绕,从河湖而来的气流遇到山区陡峭的地形后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便会形成云雾或出现降水。如果再有合适的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便容易出现多种气象了。图为在鄱阳湖上远眺庐山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近十年来,研究人员在婺源先后共记录到近50处白腿小隼的繁殖点,种群数量约为120只,分布几乎遍及婺源全境。
婺源风水林 大树构筑的生命秘境
持续的冻雨天气会对电力及通讯设备造成巨大损害
2008年,我国南方多地遭遇了罕见的冻雨天气,造成大面积冰灾(摄影/章璋)。冻雨降落形成的冰会给公路运输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导致火车与飞机的延误。此外冻雨会附着在电线、输电塔等基础设施上,造成供电与通讯中断。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摄影 / 章璋
图中为2008年江西省电力部门工作人员破冰维修,并重新架设电力设备的场景(摄影/刘念海)。在植被茂密的地区,大量树木和灌丛被冰压倒,人们只好在被冻牢的枝叶上面行走。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摄影 / 刘念海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聂都乡境内溶洞星罗棋布,在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溶洞近30个,是相对来说最古老、发育最好、景观最丰富的溶洞群。在聂都乡,溶洞的发音是“an洞”,“an”在普通话中就是“岩”的意思,“某某洞”当地就叫做“某某an”,写做“某某岩”。图为聂都乡莲花岩中的边石坝,下图为莲花岩大厅中的石旗、石幔。莲花岩位于聂都乡西南角1公里处,洞高约10米,内有“三厅一楼”,即莲花厅、寿星厅、丹田厅和绣花楼,其间可容纳数百人。
江西市市有溶洞
庐山的气象景观往往是多种齐发,其中尤以云瀑最为奇特
庐山的气象景观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云瀑了。在庐山面向开阔谷地的含鄱口、小天池、锦绣谷、观云亭等地,遇到云瀑的几率很高,因为这几个地点都对着数条山脊线,还容易形成山谷风,在山谷风的吹动下,云雾越过山脊,受到自身重力由上而下倾泻,便形成了云瀑。云瀑是云雾的特殊形态,一旦云瀑发生,便有了一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感。而庐山上的气象天象往往是多种齐发,图片即为庐山观云亭附近日晕和云瀑一起出现的美景。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雨凇与雾凇名字近似,成因却不同
冻雨落在物体表面,冻结形成的冰被称作“雨凇”。雨凇外表或者光滑,或者有各样纹路。和我们较为熟悉的雾凇不同,雨凇是因冻雨而形成。冻雨过程中空中落下的水滴是“过冷水”,过冷水会在物体表面迅速凝结成密度较高的冰,也就是雨凇;而雾凇是空气中饱和的水汽在低于0℃的树木枝干等物体表面发生凝华现象所致,冰晶多为白色,细节丰富但密度较低。图中树上的冰本是因冻雨而形成的雨凇,因为大气中水汽较为充分,同时出现了类似雾凇的白色冰晶。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仙鹤岩成岩于奥陶纪,是聂都溶洞群中成岩时间最早、发育最完整的大理石溶洞
仙鹤岩被誉为“聂都溶洞之魁”,因有一对形似白鹤的钟乳石而得名,洞口的石门框上镌有原赣州行署专员刘祖三题写的“仙鹤岩”。洞深千余米,共有7个长宽约30—40米的大厅,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各厅都是水流冲刷而成,其间钟乳林立,石笋、石柱、石幔等形态各异。
江西市市有溶洞
云雾不仅造就了云瀑,而且还让佛光频现
佛光的专业气象名词为宝光,是当光照在云雾表面,云雾中细小的冰晶或水滴经过衍射和反射,形成的圆圈状彩虹。由于庐山云雾出现非常频繁,所以能观赏到佛光的几率也非常大。全年可以捕捉到三四十次佛光,一个月便能出现三四次。图为在庐山五老峰的崖壁上,缥缈的云雾与佛光齐现,让庐山的气象景观越发神奇。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借助风力,冻雨可以给树木营造不同“发型”
在风的干扰下,冻雨雨滴冻结成的雨凇有时会偏向一侧凝结。如图所示,植物枝叶上的冰几乎向一个方向平行延伸,这种现象通常是微风所致。冻雨降落时,风不会很大。较强的风往往会将过冷雨滴直接吹成冰晶,难以形成“雨凇”景色。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溶洞优美的景观下是极其脆弱、需要保护的生态环境
聂都溶洞群包括莲花岩、仙鹤岩、出水岩、风岩等大小溶洞30个,属少见的大理岩溶洞。溶洞既是优美的景观,但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以仙鹤岩为例,洞内现已布满现代生物遗迹。人在洞内的活动、灯光的架设等都会导致洞内温度的上升、空气对流的加快,导致洞内二氧化碳、相对湿度的变化,影响溶洞内部沉积和溶解的平衡。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做到平衡,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江西市市有溶洞
庐山的冬季气象景观不像江南,胜似北国
庐山以避暑胜地闻名于海内外,这让庐山的冬季气象景观往往会被忽视,其实冬季的庐山气象景观也很独特。每年冬季,牯岭镇的平均气温为5.3℃,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6.8℃,冬至过后,庐山上多会呈现大雪飘飘的景象,历史最大积雪为66厘米,图即为漫天风雪后的如琴湖,一幅“北国风光”画面。每年,庐山上还会出现约60天的雨凇,也就是过冷却的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毛玻璃状或透明的坚硬冰层,覆盖在树木上,就会出现“冰糖裹花”的气象奇观。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图为如琴湖的雾凇景观,草木上凝华出的雾凇让这里有不输松花江雾凇的美景(摄影/殷锡翔)。
解锁庐山 新形象 从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胜地, 再到而今的气象景观名山
摄影 / 殷锡翔
雨凇中的红叶让人联想到裹着晶莹糖液的冰糖葫芦
江西省的冻雨基本都发生12月、1月和2月,其中以1月至2月发生概率更高。时值南方冬季,些许草木的叶片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缤纷的色泽在草丛间本也谈不上醒目,但冻雨带来的雨凇仿佛做冰糖葫芦过程中给山楂裹糖一般,给草叶均匀地包上冰。定睛观看,冰表面还有繁复细致的纹路,可以让人凝视良久,却又不敢伸手触碰。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万军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 绘图/Handi工作室
江西市市有溶洞
灰椋鸟落在长有桑寄生的楝树上,探索破冰取食的方法
一场冻雨在南昌市不期而至。楝树上凝满雨凇,树叶已然落尽,一串串黄色的果实分外醒目。此外,树枝上还有一株桑寄生,它植株翠绿,与作为寄主的楝树形成鲜明对照。几只叽叽喳喳的灰椋鸟和白头鹎落在树上,它们想尽办法啄食被冰包裹的楝树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这样的画面即便在冻雨多发的省份,也不易目睹。摄影/刘璐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摄影 / 刘璐
图为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鲁溪洞内的纳凉人群(摄影/廖彬)。
喀斯特地貌早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炎炎夏日,人们来到这里纳凉休闲
对于江西当地人来说,喀斯特地貌自古有之,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实用价值,到了夏天,人们往往呼朋引伴,来到宽敞的洞穴大厅中纳凉休闲。上图为萍乡市院霞洞大厅中打麻将的当地人,旁边是崩塌的石块(摄影/向航)。
图中两只灰鹤刚刚从夜栖的鄱阳湖湖面飞到收割过的稻子地里,鸟类体温较高,可以将冻雨雨滴凝结成的冰很快融化。尽管如此,它们体表的羽毛还是挂上了些许冰水混合物,腿部与足部也隐约凝有薄冰。灰鹤不停地抖动羽毛,同时寻找食物。摄影/刘璐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摄影 / 刘璐
冻雨让在冬季南昌市活动觅食的鸟类稍微有些懵
清晨的南昌市街头,一只丝光椋鸟向四周不停地张望。冻雨对于它们来说也是难得遇见的特殊天气,足部抱握的枝藤结满雨凇,比平时粗了不少,而且丝丝冰凉。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赣州峰山:趁冻雨不妨来及时赏景
2022年岁末,江西省赣州市迎来一次较强的冻雨天气。冻雨的形成条件往往要求空中有一层高于0℃的暖空气,而近地面的气温又要低于0℃。受北方冷空气以及南上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江西省中部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可能出现冻雨。在赣州市峰山森林公园,冻雨对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却也吸引来专门赏景的游客。摄影/刘念海
欣赏冻雨 灾害天气亦会造就难得景色
摄影 / 刘念海
罗汉岩中除了“十八罗汉”,还有八大山人留下的题诗
罗汉岩位于聂都乡西南侧,入洞后左边有岔洞,内有天然形成的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故名罗汉岩。右边主洞内石笋、石柱丛生,且有地下河、长廊、旱河、深涧等景观。1981年冬,罗汉岩岩壁上发现了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即八大山人)的题诗:“甲申冬,佛蜡之辰游仙踪,空即色,色即空,天瞻云澹(少二字)同,浮生如春梦,转迅即成空,有人识得真空相,便是长生不老翁。”罗汉岩究竟有多大、多深,至今尚未探明。图为罗汉岩洞口。
江西市市有溶洞
婺源拥有目前中国唯一健康有活力的白腿小隼繁殖群体,不仅种群数量大,而且密度高,吸引了大量的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
白腿小隼是体型最小的猛禽之一,在中国曾一度见于华东、华南和西南的诸多省份。婺源保留着目前国内数量最多和最健康的白腿小隼野生种群。
婺源风水林 大树构筑的生命秘境
在一棵古樟树的树枝上,一只白腿小隼正饶有兴趣地盯着一只蝴蝶。这株大树有一个树洞,成为了这种小型猛禽哺育后代的巢穴。当地由古老的阔叶树组成的风水林,不仅为小隼等珍稀鸟类提供了筑巢的场所,同时也是它们觅食和躲避天敌的好去处。
婺源风水林 大树构筑的生命秘境
《天工开物》主要根植于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明代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其特点是图文并茂,善于从技术数据角度加以定量概括,注重实践。全书分别对五谷、纺织、染色、谷物加工等18个大类的原料品种、用量、产地、工具及工艺过程进行详尽描述,是我国第一部对明代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系统概括的专业巨著。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雪后的武功山银装素裹,尽显妖娆景致。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绵亘于江西、湖南两省边界,属罗霄山脉北段支脉,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是一座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山脉。历史上武功山曾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有“衡首庐尾武功中”之称(明刘鉴《武功记》)。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登武功山并赋诗:“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武功山有着悠久的道教与佛教文化,史载东汉末葛玄、东晋葛洪曾来此炼丹。唐代佛教禅宗的一个宗派——沩仰宗,就诞生于武功山的支脉——仰山。摄影/杨晓宁
山地不言,却悄然将大美和灵气收藏
摄影 / 杨晓宁
这些风水林不仅是村落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蕴藏着众多珍稀古树和多样性丰富的鸟类。
插画/吴筱兰
婺源风水林 大树构筑的生命秘境
一个形态似龟,一个岩面龟裂:龟峰和通天寨是江西两处极具特色的丹霞地貌
龟峰是江西老年期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龟峰最独特的地貌景观,是石龟造型形神兼备。龟峰不仅整体上像一只硕大的神龟,而且在一些小的微地貌中,也能见到一些石龟造型(摄影/蒋玲杰)。该地区红层地层中发育两组近垂直的直立断裂构造,组成网格状断裂系统,残余下来的岩体即组合成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造型奇特的龟形山石。
虽然长相看似呆萌,但它们却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可以捕获比自己体型大几倍的猎物。白腿小隼目前数量极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然而,在江西婺源的村落附近的水口林中(即河流溪口与村落的交汇处),几乎随处可见白腿小隼的踪迹(摄影/王蕾)。
中国有个“ W ”: 江西与湖南的比较
摄影 /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