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不一般。 “一省有三区”的格局,让青海在地形多样上赢了大多数的省份。一省之内浓缩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既有青藏高原区的青南高原,又有西北干旱区的柴达木盆地,还有属于东部季风区的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这是青海区别于我国其他省份的独特之处。
长江源 摄影/王宁
海寺花海草原 摄影/王金
澜沧江源 摄影/孙建军
班玛藏家碉楼 摄影/张永良
地处川西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高远辽阔,圣洁无暇。它以壮丽的“大横断”为底色,雪山冰川为骨,江河海子为血,草原鲜花为肤,安居、乐天的人民则是它最美的表情……行走甘孜,看山水相望、文明融汇,听甘孜唱那动人的情歌。
贡嘎山是长江流域的最高峰,同时也是海拔落差最大的地区之一。 摄影/邓颖
天龙湖已成雅砻江一大新景观。 摄影/姜曦
星空静谧、银河灿灿,两架巨型天线静静仰望着太空,它们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亚丁台站太阳射电望远镜的探测装置,用于观察太阳日冕抛射出的物质,追踪它们的影响,为地球护航。 摄影/尹庆华
大渡河上桥的见证 摄影/姜曦
在网络红人丁真的家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格聂峰下,有一个小型高山湖泊,虽然面积只有约4000平方米,但因其酷似眼睛的外观,而逐渐受到外人的关注,被称为“格聂之眼”。眼睛被视为心灵的窗户,人与人的交流,往往会通过眼睛的对视来进行。当我们欣赏这些酷似人眼的大地之“眼”景观,在与它们对视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与大地进行心灵的沟通。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5期 摄影/蔡如娃
“塔克拉玛干之眼” 最大沙漠里的泉眼有着不输月牙泉的美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视为极端干旱之地。但是这片不毛之地其实也有湿润之处。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形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世外桃源”。因为流经河流的影响,该区域沙漠的地下水位较高,在一些低洼处,地下水“露头”,形成了泉眼。甘肃敦煌著名的月牙泉,也是由地下水出露形成的。这张图是摄影师在尉 摄影/包国铖
“帕米尔之眼” 小巧玲珑的火山口倾诉着冰雪王国的暴烈往事木吉火山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西北部,帕米尔高原上一处地势低洼的河谷里,周围雪山环绕,湿地遍布,三条河流——木吉河、喀拉佐克河、阿拉木特河在此交汇,地下水丰富。这里的休眠火山口,也发育了色彩浓烈的泉华景观。积水的火山口,便成了一个个的小湖或小潭,冒出来的都是泉水。这些小巧玲珑的火山口,堪称低调的“帕米尔之眼”,它们默默地矗立在 摄影/沈久泉
“冈底斯之眼” 暴烈的间歇喷泉却有一弯如丝的“媚眼 搭各加间歇喷泉区位于冈底斯山脉海拔约5000米的一片泉华台地上。从高空俯瞰,间歇喷泉形似一弯“媚眼”,不时喷出的泉水,则是“媚眼”流出的一串串“眼泪”。泉口周围的泉华,仿佛是为“媚眼”编织的一圈圈花边。每当大喷发来临时,随着一声巨响,高温水流突然冲出泉口,扩展成直径2米以上的蒸汽水柱,最高可达20米。间歇喷泉是在特定条件下,地下高温热水作周期 摄影/铁丐
“沙丘之眼” 起伏的沙丘脊线好比“狼眼”上部的一排刘海 在金子海湿地的沙丘低洼处,有两个泉水出露形成的小水泡。从高空看,这两个水泡恰似一对眼睛。细看,水泡的形状又像狼或雪鸮的眼睛,当地人称之为狼眼泉。狼眼泉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境内。这里的东北侧是祁连山的余脉(宗务隆山—青海南山)。从大的地理视角看,狼眼泉位于柴达木盆地泉水溢出带的洪积扇上,这个区域也是泉水出露多发 摄影/吴星
由于感光能力的不同,不同生物眼睛可见的反射光谱是不同的,就比如我们看不见的紫外线,对蜜蜂等许多膜翅目昆虫来说就很敏感。虽然肉眼看不到紫外线,但通过华为P50 Pocket超光谱影像模组的紫外荧光摄影,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然世界。
订阅手机报
移动发送CNG到10658000
联通发送CNG到10655111
电信用户发送CNG到1065900
订阅号
服务号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或微信中
搜索“中国国家地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