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2017年第08期
晴时,万空碧净,令人有一种透彻、明净的快乐;雨时,雾霭迷蒙,幽雅静谧,又可沉静安宁。徜徉此间,怡然自洽,你不禁会生出一种迷惑与迷恋:这里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修行之地?……
作者: 黄秀芳 出自:2017年第08期
方言也会行走。有时它形单影只,离乡背井,走到千里之外,扎下根来。水土改不了它,夷蛮撼不动它,就这样“守”成了方言大海里的一片孤地,它的名字叫“方言岛”。有人问,为……
作者: 顾小绿 出自:2017年第07期
一座衡山,有三种湘语,可谓是对面相问不相语。这里的山与河如何影响了方言区的分布?
作者: 彭泽润 出自:2017年第07期
粤语因其难懂而被戏称为鸟语。然而,这些北方人耳中的“天音”,传着古汉语的衣钵,存着古百越语的遗风,甚至混杂外语词汇……谁会比它更传统?谁又比它更潮流?
作者: 李敏盈 出自:2017年第07期
一句闽南腔,勾起许多情。泉、漳古镇、潮汕渔村、海南小岛,甚至异国他乡,闽南语都能找到知音。本自中原而来的声调,踏上千里南征路。一路上,有多少悲欢喜乐?
作者: 陈佳臻 出自:2017年第07期
上海话如何成为吴语区的后起之秀,上海话中藏着多少英语单词?
作者: 陶钧 钱乃荣 出自:2017年第07期
分布在苏南、上海、浙江一带的吴语,曾经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历次北人迁徙导致的官话南征,令吴语区萎缩了不少地盘,吴语是如何与官话相争的?
作者: 阮桂君 出自:2017年第07期
天津方言,倍儿哏儿!那天津话的这份“哏儿”,究竟源自哪里,根在何方?
作者: 李旭东 出自:2017年第07期
“我虔诚举意,面向克尔白,进行虎夫滩的四番主命拜。”这是回民在礼拜前所念的起始句。表示所礼拜的拜数和名称。这句话,非回族人听了肯定一头雾水,但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
作者: 马作金 出自: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