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点心意

    我写文字,总是按照缘份来的。眼下是盛夏,入了伏,食欲不振,有时只靠点心度日,且说说点心的事吧。

    作者: 韩韬   出自:2017年第08期

  • 隐约于奇谈中的古代女商人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抛头露面,女商人凭着自己的头脑和劳动,挣出自己的小天地。巾帼绣鞋不曾束缚住她们,三从四德不曾禁锢住她们,在一代代的市井繁华中,她们是一道别样的风……

    作者: 苗子兮   出自:2017年第08期

  • 花红叶绿板蓝根

    榆荚落时,二、三月间,农人种下蓼蓝,六、七月采集,九、十月又成熟,一年之中生生不息。虽名蓼蓝,它却是红花绿叶,这蓝之一字,从何而来呢?

    作者: 王晓申   出自:2017年第08期

  •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透过日本收藏中国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美国四大博物馆之一。在美利坚文明的发祥地、美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这座博物馆堪称全美收藏中国文物的七大中心之首。“殊荣”来自于何?日本藉研……

    作者: 如辰   出自:2017年第08期

  • 镇宅一方石敢当

    民间屋前舍后,街衢巷道,常见立有一块小石碑,名曰泰山石敢当,被用作镇宅。石敢当是古代的一种厌胜巫术,即厌而胜之,以驱邪避煞。名字里虽有“泰山”二字,但石敢当早已走……

    作者: 苏蘅   出自:2017年第08期

  • 蚊虫的千古斗争

    闷热的城市夏夜,蚊子轻而易举的飞入房间,扰人清梦。在没有蚊香和电蚊拍的古代,人们该如何度过蚊虫纷扰的夏季呢?

    作者: 寒天   出自:2017年第08期

  • 古人的防涝智慧

    又是一年盛夏,各路媒体又开始频繁报道国内城市遭遇洪涝的消息,年复一年的人员伤亡令人叹惋。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与洪涝的斗争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为何直到今天仍然应对……

    作者: 喻翔   出自:2017年第08期

  • 竹林深处谈古今

    自古佛教名山,必有名僧修行,五台山也不例外。时过境迁,新时代的五台出家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心境?

    作者: 瑜韵   出自:2017年第08期

  • 拜五爷 神与人的狂欢

    听,锣鼓喧天!看,香烟缭绕!谁的生日如此排场,叫醒了五台山寂静的清晨?五月十三,一场狂欢正在五爷庙中精彩上演!

    作者: Priscilla   出自: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