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的“胸襟”

    从清康熙年间起,南腔北调即在北京斗法争胜,史称“花雅之争”。“雅”的是昆腔,“花”的是其他“流行曲”,包括京腔、秦腔、弋阳腔、二黄调等。直到四大徽班进京,这场“斗……

    作者: 马赛屏   出自:2014年第01期

  • 淞沪战场上的遗憾

    “我们是来打日本鬼子的,还怕他的飞机!”这句豪言壮语,是1937年淞沪抗战时,一位广西籍烈士说的。这个例子,出自《八一三淞沪抗战纪略》,作者是第9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史……

    作者: 潘卫东   出自:2014年第01期

  • 《货郎图》里的物品社会

    在南宋,宫廷画家李嵩可能并非一位大画家,但他留下的一组《货郎图》却声名显赫。画中一位装扮滑稽的货郎,扛着堆积如山的各种货物,正向孩童和妇女叫卖。货郎担上的百货精细……

    作者: 黄小峰   出自:2014年第01期

  • 民艺镜头

    河南省固始县段集镇汪旱庄村,土陶烧造技艺;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乡,柳编器皿制作技艺。

    作者: 王玉璞   出自:2014年第01期

  • 黄河澄泥砚 由泥到宝的华丽转身

    九曲黄河奔泻入海,一路上吸收众多支流。纵贯山西的汾河,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支,独特的汾水酿出耳熟能详的汾酒。然而,由于地形的缘故,无论是主干,还是支流,都一同在晋南松……

    作者: 长歌   出自:2014年第01期

  • 厕所里的文明

    每一个享用过中国厕所的中外人士,想必都对那里的景观和味道刻骨铭心。为何中国厕所没有走上洁净之路?为何纸的发明人长期不用手纸?要解释这些疑问,着实并不容易,其背后暗……

    作者: 顾卓   出自:2014年第01期

  • 托口 走上祭坛的千年古镇

    托口,位于湘黔边界。明清时期,因为经营桐油、木材,这个千年古镇成了“上通云贵、下联汉沪”,影响到整个沅水流域的商贸重镇。几百年来,她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湘西风情,安然……

    作者: 梁云山   出自:2014年第01期

  • 匈奴的生物武器

    公元前117年十月,24岁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长安暴毙。关于他的死因,正史语焉不详。然而,史料中隐约闪现的蛛丝马迹,却指向一个可能——匈奴人关于“生物武器”的谋划…………

    作者: 孙危   出自:2014年第01期

  • 拆了,胡同

    七百多年的光阴似水。诞生于元大都里的胡同几经变迁,资料显示,北京胡同从解放初3200多条,到1990年只剩下2200多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又消失上千条。有专家确定,北京的胡同……

    作者: 蒋晨明   出自:2014年第01期

  • 八大胡同里的风月宝鉴

    八大胡同,老北京胡同里一个特别的存在。没有胡同比它更出名,也没有胡同比它更尴尬。名伶的人生在此开场、落幕;青楼的烟花在此璀璨、黯淡;更有五行八作的人群在此讨生活。……

    作者: 骆昱涵   出自: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