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为故宫文物拍“标准照”

    文物摄影是不同于一般的静物摄影或者商业摄影的特殊摄影门类。

    作者: 王琎   出自:2023年第01期

  • 药洲石刻:斯文在兹

    北京路是广州市著名的文化旅游区,这一片地区自广州建城之始,就是广州城的中心地带。两千多年前,秦代第一任南海郡尉任嚣修筑番禺城,作为治所;楚汉之际,赵佗建立南越国并……

    作者: 苏蘅   出自:2023年第01期

  • 招幌 老字号的“品牌制造”

    店铺鳞次栉比,招幌林立如帜。比起现代方方正正、千篇一律的招牌,古时的招幌,凝聚了更多的温度、人情和商业智慧。

    作者: 吴风   出自:2023年第01期

  • 麒麟贡 大明朝的“动物外交”

    郑和下西洋归来,带回了非洲的长颈鹿,引起了明朝君臣的轰动。它被阐释为麒麟,描述成象征仁政的祥瑞,为永乐盛世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政治象征符号。

    作者: 夏木   出自:2023年第01期

  • 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巴黎的东方之眼”

    一家巴黎市属的博物馆,拥有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中国艺术品,被公认为法国第二大、欧洲第五大亚洲艺术博物馆。它的创立,始于一位经济学家的一段传奇旅程。

    作者: 陈艳妮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甜菜 糖业新宠掀起的风

    20世纪初,制糖进入机械化时代,甜菜是最重要的推手。凭借机器,甜菜成为糖业新宠,渐与南方的甘蔗平分秋色,也为帝国殖民提供了新手段。

    作者: 赵国壮   出自:2023年第01期

  • 蔗糖:东亚的砂糖战争

    糖给人带来愉悦,但糖的制作和销售,则处处透着波诡云谲。为争糖利,各国商人使出了什么手段?中、日、荷兰又为了盛产砂糖的宝岛台湾,展开了怎样轰轰烈烈的角逐?

    作者: 江湛   出自:2023年第01期

  • 良药未必苦口

    经典日本动漫《哆啦A梦》里,主角野比大雄穿越回日本战国时代(约16世纪中后期),遇上一个和同学源静香长得一模一样的农村少女,正因为家人染上重病而伤心不已。

    作者: 李晋平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白糖 如何造就“中国白”?

    宋代诗人杨万里夜饮,以白糖嚼梅花佐酒,作诗曰“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囱”。然而,彼时的白糖并不白,甚至还挺黄。为何“颠倒黑白”?又该如何真正把糖变白?古人走……

    作者: 李粹之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甜“蜜”一万年

    当先人品尝到“蜜”的甜蜜滋味,蜂口夺食的食甜大法,便一发而不可收。嗜蜜的有王侯,有文豪,有名医,也有百姓……蜜,充满了谜之魅力。

    作者: 知琪  辰月   出自:2023年第01期

  • 1
  • 2
  • 3
  • 4
  • 5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