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一鸾一凤两扁壶

    首都博物馆有一件元青花凤首扁壶,是由48块碎瓷片拼接而成的。它是一件盛装酒水的器物,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壶的流,也即出水口,做成昂起的凤首状,凤鼻上顶着一枚宝珠。……

    作者: 张琰敏   出自:2023年第07期

  • 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经·商颂》有诗名为《玄鸟》,开篇就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据说,有娀氏女简狄吞食玄鸟蛋,生下了商人的始祖契。于是,商人将玄鸟奉为神鸟。然而,玄鸟究竟是什么……

    出自:2023年第05期

  • 新郑彝器 隐现分合,俱是传奇

    2000多年前为郑国国君随葬的青铜器,100年前因缘际会在河南新郑出土,然后分散流传,先后成为河南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建馆之基、镇馆之宝。“新郑彝器”的传奇,从未结束……

    作者: 火火   出自:2023年第04期

  • 从辛村到山彪镇 周代文明寻踪

    辛村、山彪镇等古墓出土的珍宝,不仅蕴藏着先秦文明的踪迹,也记录着中国周代考古的开端与初心。

    作者: 吴风   出自:2023年第04期

  • 从日本归家 艰难的文物追索之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批“小众群体”,它们是向日本追讨而回的珍品。特殊的身份,牵动了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

    作者: 董晓君   出自:2023年第04期

  • 谁在丰富台北故宫?

    除了承继清宫珍藏,台北故宫也不断购藏并接受捐赠。藏品不断丰富,演绎出人与文物之间的动人故事。

    作者: 冰鉴   出自:2023年第04期

  •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 从中国走向亚洲

    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化连接起亚洲各地文明。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建南部院区,定位为“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意在记录中国对外交流的大历史。

    作者: 斯人   出自:2023年第04期

  • 文物迁台 从庙堂之高到天涯之远

    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却骤然一变。存放于南京朝天宫库房的故宫南迁文物,被迫搁浅了北归计划,有了新的宿命——迁往台湾。

    出自:2023年第04期

  • 两院文物大PK

    曾有言曰:“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诚然台北故宫博物院坐拥近70万件文物,包揽了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中的多数精品,但北京故宫在中华人……

    出自:2023年第03期

  • 珐琅 清帝的华美私藏

    一个蒸蒸日上的王朝,如何显示它的华贵雍容?不是金银珠宝、不是宫殿巍峨,而是一件件色彩娇丽的绝世画珐琅。

    作者: 橡木苔   出自:2023年第03期

  • 5
  • 6
  • 7
  • 8
  • 9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