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返三峡

    三峡工程原来的设计安排是,135米蓄水4年后的2007年,蓄水到156米,完成“第二跳”。但是,第二跳的时间已由原计划的2007年提前到2006年。与此同时,在156米蓄水3年后的2009年,水位……

    作者: 陈国阶  范晓   出自:2006年第04期

  • 中国古地图的辉煌

    陈述彭院士是新中国地图事业的开拓者和领衔人物。他不仅经历了传统地图、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电脑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全过程,而且一直站在地图事业发展的前沿,以创新的精神推……

    作者: 陈述彭   出自:2001年第08期

  • 转折中的仰光

    一提起仰光,中国人就会想起一个谜语——抬头望明月,谜底自然是——仰光。然而就世界范围而言,一提到仰光,人们自然会想到瑞达光大金塔,它几乎成了仰光的标志,同时也奠定……

    作者: 旭日   出自:2006年第04期

  • 哈萨克人的“家”

    生活在新疆的哈萨克牧民们迄今还保持着游牧的传统,为了寻找优良的草场,一年中要多次搬家。为了适应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可移动毡房就成了他们一种特有模式的“家”。这种精……

    作者: 王民斌   出自:2001年第04期

  • 卡拉麦里山的鹅喉羚

    本刊在1998年11月,曾以“为蒙古野驴写真”为题,向读者们介绍过冯刚拍摄蒙古野驴的故事。这次,冯刚又为我们带来了有关生活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的报道,对于我国的这……

    出自:2001年第04期

  • 西藏察隅有僜人

    僜人,居住在人称“西藏江南”的藏东南察隅县境内,是目前尚未被国家确认为一个民族的人群。他们原住在西藏东南山区,以狩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与周边的藏族……

    作者: 王健   出自:2001年第04期

  • 长江文明的神曲——三星堆

    随着“广汉文化”见诸于世,月亮湾已成为四川考古的一块圣地。1963年秋,身兼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及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等职的冯汉骥教授带领一支考古工作队,再次深入……

    作者: 李雪梅   出自:2001年第04期

  • 地理文萃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在黄土高原西部发现了一套厚达250 米、多达231层的风尘堆积物。根据这套堆积物中的地磁极性变化和小动物化石,确定它形成于2200万—600万年前,……

    作者: 刘莹   出自: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