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 文人的家当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3期 作者: 赵恺 

标签: 文化遗产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书多常觉家小。即使读过的旧书无需再读,也不舍得轻易丢弃。怎奈都市寸土寸金,能够拥有一排摆得满满当当的书架,就成了当下不少爱书之人的终极追求。书架是何时出现的?没有书架的时代,文人怎么藏书?

明 紫檀棂格架格
供图/故宫博物院
明式棂格书架
书架,也叫书格,因为不一定用来放书,所以又被称为“架格”。左页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紫檀棂格架格,高191厘米,长101厘米,深51厘米,似可用来放置开本较大、册子较长的书籍。这件架格用紫檀木制成,背面正中用黄花梨木条连贯上下,既打破了黑褐色紫檀的沉闷感,又平衡了背面棂格的承受力,设计精妙。

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李耳以周王朝“守藏室史”的身份,接待了前来洛阳问礼的鲁国学者孔丘。李耳所供职的“藏室”,类似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拥有一整套书籍收藏和调阅制度,并通过分门别类的方式,对各类典籍予以存放。当时的饱学之士,不仅渴望从这里获取知识,更以自家著作入选藏室为荣。于是,孔子在拜见老子李耳时,除了“问礼”之外,还提出了“藏书于周室”的要求。只可惜,他以“仁义”为标准的价值观,并未被老子所接纳。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