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从“苏京” 回归“徽京”?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02期 作者: 叶兆言 

标签: 文化地理   基础地理   工业地理   

作为江苏省会,南京在省内的地位有些尴尬:GDP长期排在苏州之后,再加上历史等因素,导致南京对全省的经济辐射力比较有限,是我国省会中“首位度”较低的一个。不过,由于在地理、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接近性,南京对周边安徽省的数个城市反倒具有较大影响力,因此南京也被戏称为“徽京”。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该都市圈不仅包括了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等,也包括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城市。如果要想厘清江苏与安徽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南京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视角。

大半个南京,都在安徽的“包围”之中

“苏徽一体化”(编者注:这里意指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城市囊括其中)这几个字,听上去,怎么都像个新词。这个新词未来会不会真正流行起来,现在还不好说。未来总是说不准的,它只是理想,只是愿望。南京人目前更熟悉的一句口号,是“宁镇扬同城化”,也就是说南京、镇江、扬州,以南京为老大,哥三个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一起发财致富。这个口号有着很好的现实基础,都在江苏境内,南京又是省城,大家挨得近,心理上比较认同,都归省领导管,操作起来也容易。

在南京市玄武区的钟山风景区内,有一座小红山,该山上有一个被称为“美龄宫项链”的人造景观,其酷似项链的造型,曾引发外界的极大兴趣。“美龄宫”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建于1934年。以美龄宫主楼为中心,周边分两层种植了法国梧桐。一到秋天,梧桐恰似一条“金项链”,而深绿色的琉璃瓦建筑,则犹如垂在项链末端的绿宝石挂坠。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因为区位、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周边的安徽几个城市有着较大的辐射作用,因而被戏称为“徽京”。摄影/徐畅宇

如果摊开地图看,和南京挨得更接近的,其实是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从北到南,逆时针画半个圈,大半个南京都在安徽的“包围”之中。分析方言,马鞍山和滁州的口音,与南京话更接近,更像是一家人。南京历史上曾说过吴语,成了六朝的首都后,渐渐地与吴语分离,形成了南京官话。后来的明代又在南京建都,从江淮地区带来了将近20万人口,与南京语音掺和,形成了新的南京官话。新南京官话在很长时间,都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话。据说从日本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他们的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汉语都是南京官话。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