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酸汤火锅
山间异味变美食


文章出自:博物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卢可 

标签: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将泡过糯米的水收集于竹筒内,放置在火炉旁边用以保温,蒸饭时就使用这种糯米水,饭熟了,再度将蒸饭水倒回竹筒里。如此反复数次,竹筒内温热的水开始发酵,散发出清淡的酸味儿来。如此得来的“酸汤”,是酸汤火锅最重要的必备之物,用这种汤加上野葱、姜、蒜、木姜子等调味料,就可以放入肥鱼、虾螺等河鲜,煮至鱼肉将熟时上桌。热汤沸腾,边吃鱼肉,还可边涮些时蔬野菜。这便是贵州山区独具特色的酸汤火锅了。

相传早在明朝时,酸汤火锅就已见于山村人家。最初的酸汤原本是不慎发酵的糯米酒,喝下却让人感觉凉爽畅快。山间气候潮闷,日落后又有瘴气弥漫,酸味恰好既可缓解暑热,又能使人胃口大开,故而这种味道迅速为人们接受,甚至有谚语称“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民间传说则称,有位善于酿酒的苗族姑娘,若前来拜访的爱慕者不是她的意中人,喝了她酿的酒,味道就变成了让人心酸的酸汤。“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这歌曲至今依旧在山中村寨里流传。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