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一个特别的中国

    微泛黄的纸张,浓郁的政治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艺术收藏品似乎总是优美雅致的,但这些“红色宣传画”显然与优美雅致有些不搭边。然而,这些看似不……

    作者: 张娟   出自:2011年第09期

  • 大声说话的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程大利说,宣传画属于『大声说话的艺术』。而大声,也可以说是一种政治美学。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指导思想,主宰着宣传画的创作思路。……

    作者: 舒文雯   出自:2011年第09期

  • 谁来描画夜的表情

    天文学机构说,城市的“光污染”让地球人看不到星星,环保组织倡导“地球一小时”,让人们关灯——这是灯的错吗?不,这是人的错。就像白天人们走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感到枯燥……

    作者: 舒坦   出自:2011年第02期

  • 寻找民族美色

    寻遍大江南北,除了星星点点的蓝染,大概海南的黎族是保留传统颜色及其染色技艺最多的民族。随处可觅的芒果核成为他们新奇的固色和媒染工具,他们用当地一种树叶染出土黄色,……

    出自:2012年第12期

  • 万古长夜西窗烛

    《山海经》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舜有两个女儿,生有灵光,可照方圆百里,于是一个名叫“宵明”,一个叫“烛光”。这两位中国的“烛火”女神,大概是古人对于灯火之始的想象。然……

    作者: 唐苏  卫康叔   出自:2011年第02期

  • 当孝道遇上法律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作者: 孙海峰   出自:2011年第02期

  • 宣传画的“新生” 编辑手记

    时至二十一世纪。在北京大兴麋鹿苑的厕所中,贴着一张工农兵形象的宣传画。三个浓眉大眼的工农兵拳头紧握,双目圆睁,宣传语是大众熟知的口号:“同志们……冲啊!”画的上方……

    作者: 幕帛树   出自:2011年第09期

  • 为《金训华》而浮沉

    1969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洪水年,对众多『知青画家』而言则意味着一种新的创作题材——塑造抗洪英雄的诞生。在大量涌现的英雄形象里,只有徐纯中的创作成为了样板画,这背后……

    作者: 唐丹妮   出自:2011年第09期

  • 没有红色的《毛主席去安源》

    1967年夏天,在应邀创作的七幅题材为『毛主席去安源』的画中,只有刘成华所画的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被人们记住了。这张原本为展览而绘制的主题创作,因成为『战斗图画』、『样……

    作者: 唐丹妮   出自:2011年第09期

  • 《老牛告状》 告出个壁画县

    壁画运动所反映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美术运动的兴起,其组织方式与表现形式,都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美术的传统,它接驳了“文革”美术中的以大批判为主要内容的群众……

    作者: 邹灿   出自: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