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工匠如何制作玉器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6期 作者: 奚牧凉 

标签: 发明与技术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文物故事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良渚人,如何用一双手打造出精美绝伦的玉器?
良渚古城北部塘山金村段制玉作坊出土的玉料

在渺远又“荒蛮”的五千年前,玉器是怎么做出来的?面对良渚玉器的鬼斧神工,所有人都会发出这一探问。在良渚古城东北方向的湖州德清,有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中初鸣遗址群。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德清县博物馆,发掘了其中一处名为“保安桥”的遗址,大量玉料、玉器半成品、成品、残件,还有加工工具砺石、磨石等与制玉相关的遗存,从时光的河流中打捞而出。它们会揭开良渚先民制玉的秘密吗?

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及采玉地点示意图

玉作坊专门生产某一类玉器

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位于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该镇原有上初鸣、中初鸣和下初鸣三个自然村,这些别致的村名,来源于后汉的一个典故:述善侯沈戎葬于山下,忽有金鹅飞集,鸣叫三声而去。在民国《德清县新志》里,这里就有古玉出土的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步坠等物,质坚,色多红黄,时人谓之西土汉玉,佳者极珍贵。”时人不会料想到,这些古玉,年代竟可以上溯至五千年前,代表了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文明曙光之一。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