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金绣:雀羽金线绣古今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6期 作者: 常世峰 

标签: 文化遗产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将孔雀翎毛捻成羽线,揉入黄金缕丝,编织刺绣为金碧辉煌的绣品。传统手工艺﹃雀金绣﹄,向世人展现出它独有的华丽与缤纷。
牡丹雍容雀金绘
《红楼梦》中,晴雯曾在病榻上,修补过一件用“孔雀金线”织就的“雀金裘”,说是俄罗斯工匠织造的。其实,雀金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加工黄金、捻制绣线织绣的技术,因材料昂贵,未能推广。南北朝时,雀羽也成为织绣的原材料。雀羽加工、金线织绣,与西域各国以金线装饰服饰的风俗结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雀金绣工艺体系。隋唐时,雀金绣盛行于洛阳地区,至今仍有传承。图为洛阳雀金绣织绣技艺传承人王丽敏的作品“龙瓶牡丹”局部。金线耀眼夺目,彩线色泽鲜艳,图案精美立体,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牡丹的雍容华丽。
巧手捻线细织绣
雀金绣工艺繁复,技法严格,集染、织、绣、绘、缂、嵌等于一身。用黄金缕线、雀羽线、彩色丝线等线材,一梭一梭织造,一针一针刺绣,经过数百道工序,才能获得一件镶金点翠的精彩作品。图为传承人王丽敏用缂丝机制作绣品的场景。雀金绣最重要的材料,是手工捻制的黄金缕线和雀羽线。
图中,缠绕于梭子上的黄金缕线,以纯金制作,细若游丝。
图是制作雀羽线的材料——精选的孔雀翎。将翎毛上的绒与丝线缠绕,再用绿色的丝线一节节扎捻,才能制成(下图)中的雀羽线。
绣成金佛庄严相
雀金绣材料珍贵,工艺严苛,因而难以普及。宋代以后,主要应用于皇家和佛教。佛教以金色象征永恒。而佛经中说,孔雀能食用有毒之物,不仅不会致命,反而令其羽毛更加鲜艳美丽。孔雀的自我解毒,被用来比喻大乘佛教中菩萨转化贪、嗔、痴,成就正果。原材料与佛教的渊源,令雀金绣在佛教题材作品中获得青睐,佛像画、唐卡、经卷等,均常用到。上图为传承人王丽敏绣制的作品“释迦牟尼”局部,针法复杂细腻,令佛像熠熠生光。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