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饰

如何让乌鬓生辉?怎样使香肤胜雪?金钗花冠、玉容柔荑、弄发文身,中国古代特有的妆饰美学,植根于中国文化,既吸取自然精华,也仰赖传统医药。对尊贵的面孔,乃至整个身体进行修饰与美化,古人爱美有道、求美有方。

总第175期
2020
05
  • 六为庐

    商周时期,甲骨文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数词体系。其中,表一至九的文字依次写作:(一)、 (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甲骨文“十”写作 ,暗示回归到“一”,象征……

  • 虎鲨 变形记

    鲨鱼是海中最凶猛的鱼类,能吃人。明代林日瑞的《渔书》载:“鲨鱼性善沉,身有黑点文,常沙中吹沙,故名。”紧接着,《渔书》还提到了鲨鱼会变形,“尝以春晦陟于海山之麓,旬日化而为虎。”鲨鱼登上海……

    作者: 盛文强  

  • “中国人民”的镜子

    武汉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很特别的汉代铜镜,特别之处在于,镜上有一周隶书铭文:“青盖作竞(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中国人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这……

    作者: 张琰敏  

  • “冲”走的幽州控制权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张弘靖,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纸诏书——任命他为幽州节度使。张弘靖欣然领命,和一众幕僚一起奔赴幽州,走马上任。幽州是唐王朝的东北重镇,但自755年……

    作者: 莫大  

  • 隋唐大运河上的国家粮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隋唐洛阳城宫城东北发现了唐代含嘉仓160号仓窖,其间出土了数十块铭文砖,上面详细记载着粮窖位置、储粮来源、粮食品种及数量、入窖年月日和仓窖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信息量惊人。……

    作者: 奚牧凉  

  • 故宫说 本期话题:清代木匠的拜师攻略 讲述人:王敬雅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

    大木作,是传统建筑营建的核心,木构架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立面造型。然而,清代的紫禁城,并没有自己的大木木匠培训系统。民间的木匠,上至房梁檩柱,下至桌椅板凳,样样精通。而宫里的木……

    作者: 王敬雅  

  • 妆 饰

    如何让乌鬓生辉?怎样使香肤胜雪?金钗花冠、玉容柔荑、弄发文身,中国古代特有的妆饰美学,植根于中国文化,既吸取自然精华,也仰赖传统医药。对尊贵的面孔,乃至整个身体进行修饰与美化,古人爱美有道……

  • 金银饰:美丽的权力与欲望

    金银饰,被疯狂地追求,又被极力地打压。它们的奢华,是不可饶恕的﹃原罪﹄ ,也是致命的诱惑。走进金银饰的历史,看文化、观念与技术、时尚的互相纠葛、抑制与成全。

    作者: 毓林清  

  • 彩宝:天工宝华耀朱明

    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儿眼……五光十色的珠宝,风靡大明王朝三百年。明人对彩色宝石的钟爱,因海外贸易而始,因消费之风而盛。每一颗宝石、每一件首饰背后,都写满了一个王朝的时尚记忆。

    作者: 詹镇鹏  

  • 簪花:发上花开尽芬芳

    在古代,人们曾少也簪花、老也簪花;女也簪花,男也簪花。簪花带来美,簪花也带来恩荣,正所谓——草木无情人有情。

    作者: 康晶  

  • 花露:舶来一瓶香

    盛开于遥远西亚的玫瑰,宋人难以得见,但散发着奇异香气的﹃蔷薇露﹄ ,却辗转千山万水,在异国拥有了众多拥趸。莹莹琉璃瓶中涌动的花香,丝丝缕缕,激发出人们对花露的种种想象与灵感。于是,在许多个渐……

    作者: 孟晖  

  • 美白大作战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白皙的肤色有着执念,无论男女,都渴望肤如凝脂,面白如玉。为何肤白就是貌美?古人又是如何调养,获得白皙肤色的?

    作者: 慕乔  

  • 古今幽情试佛妆

    一度风行辽地的﹃佛妆﹄ ,究竟是妆容,还是面膜?抑或二者兼具?在人类历史上,与佛妆相似的﹃妆容﹄并非孤例,这类原料取材于自然的面部彩绘,又与气候环境有着怎样的缘分?

    作者: 李粹之  迦陵千叶  武文杰  

  • 祛痘:古人的面子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没有健康的肌肤,美丽从何谈起?

    作者: 豆子  张掖  

  • 美手修炼心经

    明代大才子李渔认为,金莲易得,玉手少有。要造就一双美手,需要怎样的手段呢?

    作者: 永萍  

  • 护发:当古人秃了

    常言道 『一白遮三丑,一秃毁所有』 。今日,脱发已成为最刺痛人心的热门话题。如何打赢防秃战,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怎么做。

    作者: 豆子  

  • 染发:巧将皓首换青丝

    染发,是现代人谙熟之事。古人是否也有机会改变发色?他们用什么做染发剂?

    作者: 瑜韵  

  • 头顶风云:去留有意

    对于古人来说,头发虽不具感官,却承载着人的灵魂,颇为神圣。而头发的去留长短、发型如何,更是关乎身份认同、君子德行,乃至政治立场的﹃头﹄等大事。

    作者: 骆文  

  • 文身: “体无完肤”的魅力

    文身有怎样的魅力,让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为之甘受刀割针扎之苦?文身,仅仅是为了妆饰身体吗?个性的彰显,族群的文化认同,也尽在其中。

    作者: 梁石  

  • 穿耳:女子“自残”为哪般?

    最疼的妆饰,不止是为了美。

    作者: 彦杰  

  • 南诏德化碑 功过是非凭谁问?

    一千多年前,大理是南诏国的都城所在。盛唐帝国的军事惨败,西南王国的骄矜反复,都被镌刻在一通矗立于此的巨碑上,令人遐想不已。

    作者: 李粹之  

  • 千捶万击的美食

    春天对人也不薄,生出脆嫩的春笋、香嫩的春鸡、齐刷刷的春韭,让人们过上“一口嫩”“一口鲜”的日子。然而,也有一些菜,不胜在“鲜”上,比如我很喜欢的一道古法菜——“捶烩鸡片”。

    作者: 韩韬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